时间: 2025-04-25 22:53: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3:13
词汇“外牧”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进行探讨。以下是对“外牧”这一词汇的分析:
“外牧”字面意思是指在外地或外国进行的牧养活动。基本含义可能涉及到畜牧业中的放牧行为,但具体到现代汉语中,这个词汇并不常用,可能更多出现在古代文献或特定专业领域。
由于“外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关于边疆地区或外国牧场的描述,但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出现。
由于“外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很难找到现代的例句。在古代文献中,可能会有类似“边疆外牧,牛羊成群”的描述。
同义词可能包括“异地放牧”、“境外牧场”等,但这些词汇也同样不常用。反义词可能涉及到“内牧”或“本地放牧”,但这些词汇同样不常见。
“外牧”的词源可能来自于古代汉语,指的是在国境之外或远离家乡的地方进行牧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逐渐降低,现代汉语中很少使用。
在古代,边疆地区的牧养活动可能涉及到“外牧”,这与当时的军事、经济和社会结构有关。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与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和变化有关。
由于“外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联想到边疆的辽阔和牧民的艰辛。
由于“外牧”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很少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外牧”融入到描述边疆风光或牧民生活的诗歌或故事中,展示其与自然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结合图片,可以展示边疆牧场的风光,结合音乐,可以营造出草原的宁静和牧歌的悠扬。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词汇来描述在外地或外国进行的牧养活动,但具体词汇和使用情况会有所不同。
“外牧”作为一个不常用的词汇,其意义和使用场景相对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但在实际应用中,它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1.
【外】
(会意。从夕,从卜。通常在白天占卜,如在夜里占卜,表明边疆(外)有事。又有人说,因为要在外过夜,故要卜问吉凶。本义:外面;外部)。
同本义。与“内”或“里”相对。
【引证】
《说文》-外,远也。 、 《礼记·曲礼》-凡卜筮日旬之外曰远。 、 《周礼·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 、 唐·白居易《卖炭翁》-夜来城外一尺雪。 、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身外即战场。
【组词】
外户、 外祟、 外槨、 外好里枒槎、 外藩、 外廓、 外见、 外求、 外舍
2.
【牧】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牛,从攴(pū),表示手拿棍棒牧牛(羊)。本义:放牧牲畜)。
同本义。
【引证】
《周礼·牧人》-掌牧六牲。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牛曰牧。”-谁扞牧圉。 、 《列子·黄帝》。注:“养禽兽之长也。”-周宣王之牧正。 、 《诗·小雅·无羊》-牧人乃梦。 、 《尔雅》-郊外谓之牧。 、 《汉书·李广苏建传》-使牧羝。 、 、 唐·柳宗元《童区寄传》-郴州荛牧儿。 、
【组词】
牧所、 牧苑、 牧子、 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