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3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35:28
压肩叠背 这个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肩背被重物压迫,形容人多拥挤,肩背相接,无法自由移动。基本含义是形容人群非常密集,空间狭小,人们挤在一起。
在文学作品中,压肩叠背 常用来描绘节庆、集市或灾难现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景,增强画面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形容公共交通工具上的拥挤情况,或者在描述演唱会、体育赛事等大型活动时使用。在专业领域,如城市规划或交通管理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讨论人群控制和安全问题。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描述的侧重点不同,如“人山人海”强调人数之多,“摩肩接踵”强调人们肩并肩行走,而“挤得水泄不通”则强调空间的完全被占据。
压肩叠背 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压”、“肩”、“叠”、“背”四个字组成,形象地描绘了人们肩背相接的状态。在古代文献中,这个词汇就已经出现,用以形容人群的密集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和语境有所扩展,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文化中,压肩叠背 这个词汇常与节日庆典、集市等人流密集的场景联系在一起,反映了人对热闹和集体活动的喜爱。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用来讨论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密集问题,以及相关的交通和安全挑战。
这个词汇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紧张和压迫感,联想可能包括拥挤、无法呼吸、失去个人空间等负面体验。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节日庆典,这种拥挤也可能带来欢乐和兴奋的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春节期间的火车站体验过压肩叠背的场景,那种无法移动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同时也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和人们归家的急切心情。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压肩叠背的人群,
在节日的灯火中涌动,
每个人的脸上,
都映着回家的渴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节日集市或火车站的画面,人群密集,肩背相接,色彩丰富,充满活力。听觉上,可能伴随着人群的喧闹声、叫卖声和欢笑声,形成一种热闹而紧张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packed like sardines",形象地比喻人群像沙丁鱼一样挤在一起。不同文化中,对于人群密集的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含义相似,都强调了空间的狭小和人群的密集。
压肩叠背 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群密集的场景时非常生动和形象,能够有效地传达紧张和压迫感。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绘复杂的场景和情感,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江州府看的人,真乃压肩叠背,何止一二千人。
火车站站前广场人山人海,人们~,纷乱不堪
1. 【压】
2.
【肩】
(象形。从户,从肉。本义:肩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肩,髆也。从肉,象形。 、 《尔雅》-北方有比肩之民焉。迭食而迭望。 、 《仪礼·少牢礼》-肩臂臑。 、 《庄子·养生主》-肩之所倚。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并肩手相接。
【组词】
肩巴、 肩甲、 肩磨、 肩排
3.
【叠】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曡,重也,积也。 、 《书·太元乐》。注:“积也。”-阳始出奥舒、曡。 、 《文选·左思·吴都赋》-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
【组词】
叠石为山;叠暴、 叠字、 叠雪
4.
【背】
(形声。从肉,北声。本义:脊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背,脊也。 、 《素问·脉要精微论》-背者,胸中之府。 、 《史记·梁孝王世家》-牛足出背上。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 明·魏学洢《核舟记》-左手抚鲁直背。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不呼则杖其背。
【组词】
芒刺在背;背袋、 背花、 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