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7:1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11:38
“俭谨”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俭”和“谨”。其中,“俭”意味着节俭、不浪费,强调在物质和行为上的节约;“谨”则表示谨慎、小心,强调在言行上的慎重和周到。结合起来,“俭谨”描述的是一种既节俭又谨慎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
在文学作品中,“俭谨”常用来形容人物的性格或行为,如描述一个勤俭持家、处事谨慎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传统的语境中,如家庭教育、企业管理等,可能会提及“俭谨”作为一种推崇的品质。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管理学中,“俭谨”可能被用来讨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风险管理的原则。
同义词中,“节俭”和“节约”更侧重于物质上的节约,而“谨慎”则更强调行为上的小心。反义词中,“奢侈”和“放纵”与“俭谨”形成鲜明对比,分别表示过度消费和行为上的不加节制。
“俭”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节约、不浪费。“谨”字同样在《说文解字》中有记载,意为谨慎、小心。这两个字在古代文献中常一起使用,形成“俭谨”这一复合词,用以描述一种理想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在**传统文化中,“俭谨”被视为一种美德,与儒家思想中的“节用而爱人”相呼应。在现代社会,尤其是在资源紧张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俭谨”的理念被重新重视,成为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俭谨”这个词给人一种稳重、可靠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勤俭持家、深思熟虑的人,以及那些在管理和决策中注重效率和风险控制的企业和组织。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长辈,他一生俭谨,不仅在物质上节约,而且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家庭事务时总是非常谨慎和周到。他的这种生活态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俭谨”:
俭谨如山间清泉, 细水长流不浪费。 言行谨慎如履*冰, 岁月静好,心安理得。
视觉上,“俭谨”可能让人联想到简洁、有序的家居环境,或是精心规划的花园。听觉上,它可能与轻柔、有节奏的声音相联系,如同节俭而有条理的生活节奏。
在英语中,“俭谨”可以对应为“frugal and cautious”,虽然这种表达不如汉语中的“俭谨”那样简洁和富有内涵,但基本传达了相似的意思。
通过对“俭谨”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这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重要性。它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管理原则,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在未来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我将更加注重运用和理解这类富含文化内涵的词汇。
1.
【俭】
(形声。从人,佥(qiān)声。本义:自我约束,不放纵)。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俭,约也。 、 《易·否象传》-君子以俭德避难。 、 《左传·庄公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严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 、 司马迁《报任安书》-恭俭下人。
【组词】
俭貌、 俭退、 俭然
2.
【谨】
(形声。从言,堇(qín)声。本义:谨慎,小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谨,慎也。 、 《诗·大雅·民劳》-以谨无良。 、 、 《荀子·王制》-谨畜藏。 、 《楚辞·怀沙》-谨厚以为厚。 、 《孟子·梁惠王上》-谨庠序之教。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谨食之。 、 清·张廷玉《明史》-不自谨惜。 、 清·刘开《问说》-谨护其失。
【组词】
谨畏、 谨肃、 谨言、 谨厚、 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