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3:1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3:14:57
词汇“感彻”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文雅或古风的词汇。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感彻”进行分析:
“感彻”的字面意思是深刻地感受到或理解到某事物的内在含义或情感。它强调的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感受或领悟。
在文学作品中,“感彻”可能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或情感的深刻理解和体验。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中可能会出现。
“感彻”由“感”和“彻”两个字组成。“感”表示感受或感觉,“彻”表示彻底或完全。在古代汉语中,“彻”也有透彻、彻底的意思,因此“感彻”强调的是一种彻底的感受或理解。
在强调内心体验和精神领悟的文化背景下,“感彻”这样的词汇可能更受欢迎。它体现了对事物深层含义的追求和理解。
使用“感彻”这个词汇时,可能会联想到深刻的情感体验,如对艺术、文学或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它带有一种情感上的深度和强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感彻”这个词汇,但在描述某些深刻的个人体验或感悟时,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感彻”来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
山川之美,感彻心扉,
每一滴露珠,都是大地的泪。
看到“感彻”这个词,可能会联想到深邃的夜空或宁静的湖泊,带来一种宁静而深远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悠扬的琴声或深沉的诗歌朗诵。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感彻”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profoundly feel”或“deeply understand”。
“感彻”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深度的词汇,它强调的是一种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适当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表达的深度和丰富性。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彻】
(形声。从彳(chì),甲骨文,从“鬲”(炊具)从“丑”(举手),表示吃罢饭用手撤去炊具的意思。《说文》给古文增加了音符“彳”,变成了形声字。本义:撤除,撤去)。
同本义。
【引证】
《诗·小雅·楚茨》-废彻不迟。 、 《礼记·燕礼》-司宫彻之士。 、 《礼记·士冠礼》-彻筮席。 、 《礼记·曲礼》-大夫无故不彻县。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且虽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 、 《论语·八佾上》-三家者以《雍》彻。 、 《淮南子·原道》-解车休马,罢酒彻乐。
【组词】
彻案、 彻坐、 彻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