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26: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26:15
词汇“息徒”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探讨这个词汇。
“息徒”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停止行走的人”或“休息的旅人”。在古代汉语中,它可能指的是在旅途中停下来休息的人。
由于“息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可能会出现这个词,用以描绘旅途中的场景或人物状态。
“息”字在古代汉语中意为“停止”或“休息”,“徒”字则有“步行者”或“旅人”的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可能已经减少,现代汉语中很少见到它的身影。
在古代社会,长途旅行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息徒”这样的词汇可能在描述旅途生活时较为常见。然而,随着交通工具的发展,这个词的使用场景逐渐减少。
对于现代人来说,“息徒”可能会唤起一种古朴、宁静的情感,联想到古代旅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休息场景,带有一种远离现代喧嚣的宁静感。
由于“息徒”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息徒”用于描绘古代旅人的故事,或者在现代故事中赋予它新的含义,比如象征着在快节奏生活中寻找片刻休息的人。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古代旅人在树下休息的画面;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古风音乐,营造出一种古代旅途的氛围。
由于“息徒”是一个较为特定的词汇,它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
“息徒”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反映了古代汉语中对旅途生活的描述。通过学习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和文化背景。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1.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息,喘也。 、 《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亦孔之。 、 《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尚不敢惕息。 、 《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则心惕息。 、 《汉书·苏武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明史·王复传》-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
【组词】
喘息、 息息、 息窒、 息响、 息贲
2.
【徒】
(形声。从辵(chuò),土声。本义:步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徒,步行也。 、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 、 《礼记·王制》-君子耆老不徒行。 、 《国语·吴语》-徒递来告。 、 《庄子·徐无鬼》-无徒骥于锱坛之宫。 、 《左传·襄公元年》-败其徒兵于洧上。 、 《论语·先进》-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 《易·贲》-贲其趾,舍车而徒。 、 顾炎武《复庵记》-自京师徒步入华山为黄冠。
【组词】
徒徙、 徒跣、 徒践、 徒杠、 徒负、 徒行
步兵,兵卒(周代盛行车战,车上的兵称“甲士”,车后跟着步行的兵叫“徒”)。
【引证】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帅徒以往。
【组词】
徒骥、 徒兵,徒卒、 徒士、 徒甲、 徒卫、 徒侯、 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