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0: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0:42
词汇“感导”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我们可以推测“感导”可能指的是通过感受或体验来引导或影响某人或某事。由于这个词汇不常见,以下分析将基于这种推测进行。
“感导”可能指的是通过情感或感性的方式来引导或影响他人的思想或行为。它强调的是情感和感性体验在引导过程中的作用。
由于“感导”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可能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描述某个人物通过情感力量影响其他人物的情节。在口语或日常交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影响”、“引导”等更为常见的词汇。
由于“感导”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它可能是由“感受”和“引导”两个词汇组合而成的新词。
在强调情感和感性体验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感导”可能被用来强调情感在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
“感导”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共鸣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它可能激发人们对情感力量的认识和尊重。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会在描述某次深刻的情感体验或影响他人的经历时使用“感导”这个词。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感导”来描述诗人如何通过诗句触动读者的心灵:
月光下的诗行,轻轻感导,
心灵之窗,悄然开启。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人们围坐在一起,通过音乐或故事分享情感的画面。音乐方面,柔和的旋律可能与“感导”的情感力量相呼应。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感导”的词汇,但类似的情感引导概念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感导”作为一个不太常见的词汇,强调了情感在引导和影响中的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能力。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导】
(形声。从寸,道声。“寸”与“手”意思相近。本义:以手牵引,引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导,引也。 、 《素问》。注:“谓摇筋骨动支节。”-其治宜导引按轎。 、 《续汉书·百官志》。注:“择也。”-导官令本。 、 《后汉书·邓后纪》。注:“主导择米以供祭祀。”-导官。 、 《汉书·司马相如传》。郑氏曰:“导,择也。”-导一茎六穗于庖。 、 明·马中锡《中山狼传》-虞人导前,鹰犬罗后。
【组词】
导子、 导从、 导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