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5:26: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5:26:52
感官:指人体用来感知外界信息的器官和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种基本感觉。这些感官帮助我们接收和处理来自环境的信息,从而与外界进行交互。
感官一词源自拉丁语“sensus”,意为“感觉”。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是“sense”。随着语言的发展,感官的概念逐渐丰富,涵盖了从简单的生理感知到复杂的心理体验。
在不同的文化中,感官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某些文化可能更强调视觉和听觉,而其他文化可能更重视嗅觉和味觉。感官的体验和表达也受到社会习俗和审美观念的影响。
感官常常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紧密相关。例如,某种气味可能会唤起童年的回忆,某种声音可能会带来平静或紧张的感觉。感官的描述可以增强语言的情感表达力。
在日常生活中,感官无处不在。例如,在烹饪时,通过味觉和嗅觉来调整食材的比例;在旅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来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
在诗歌中,感官的描述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意象:
晨曦透过窗帘, 光影交织,触感温柔。 鸟鸣如乐, 唤醒沉睡的感官。
在不同语言中,感官的表达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日语中有一个词“物の哀れ”(もののあわれ),强调通过感官体验来感受事物的本质和美。
感官是人类与世界互动的基础,通过感官的描述和表达,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周围的环境。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感官词汇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情感表达力。通过深入学习和分析感官这一词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的应用,从而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1.
【感】
假借为“撼”。摇动。
【引证】
枚乘《七发》-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
【组词】
感突、 无感、 感帨、 感移、 感动
假借为“憾”。怨恨。
【引证】
《左传·昭公十一年》。注:“楚常恨其不服顺。”-王贪而无信,唯蔡于感。 、 《汉书·张安世传》-何感而上书归卫将军富平侯印?
【组词】
释感、 怀感、 感恨、 感恚
2.
【官】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宀”(mián), 以冖覆众,则有治众的意思。本义:官吏,官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官,吏事君也。 、 《礼记·明堂位》-有虞氏官五十,夏后氏官百,殷二百,周三百。 、 《礼记·王制》-任官然后爵之。 、 《礼记·曲礼》-在官言官。 、 《礼记·祭法》。注:“官师:中士、下士也。”-官师一庙。 、 《左传·襄公九年》-举不失选,官不易方。 、 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公一女,嫁为畿辅某官某妻。 、 《聊斋志异·促织》-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
【组词】
文官;武官;京官;地方官;清官;贪官;军官;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