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50: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50:53
“打渔杀家”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捕鱼却毁了家园”,比喻因小失大,得不偿失。这个成语强调了行动的后果可能远远超出最初的预期,警示人们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影响。
在文学作品中,“打渔杀家”常用来形容那些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后果的行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警告他人不要因小失大。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环境科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问题。
“打渔杀家”这个成语的具体词源不详,但它反映了古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认识和利用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固定,成为警示人们不要因小失大的常用表达。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天人合一”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打渔杀家”这个成语在提醒人们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也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顾环境后果的发展行为。
这个成语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为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后果的行为,提醒人们在行动前要三思而后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些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环境的行为,这些行为让我深刻理解了“打渔杀家”的含义,提醒我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影响。
在诗歌中,可以将“打渔杀家”融入到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中,警示人们要珍惜和保护自然环境:
碧波荡漾映蓝天,
渔舟唱晚归家边。
莫为一时鱼满舱,
打渔杀家悔已晚。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渔民在美丽湖面上捕鱼的画面,但湖边却有被破坏的植被和垃圾,这样的对比画面能很好地传达“打渔杀家”的含义。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渔歌和环境破坏的声音,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killing the goose that lays the golden eggs”,比喻为了短期利益而破坏长期资源。这个表达在西方文化中也有类似的警示意义。
“打渔杀家”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提醒我在做决策时要考虑长远影响,避免因小失大。通过深入学和分析这个成语,我更加明白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智慧。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渔】
(会意。从水,从鱼。小篆从二鱼。本义:捕鱼)。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渔,捕鱼也。 、 《礼记·月令》-命渔师伐蛟,命渔师始渔。 、 《诗·鲡传》-獭祭鱼然后渔。 、 《淮南子·说林》-渔者走渊。 、 《汉书·王莽传》-以渔采为业。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组词】
渔樵、 渔采、 渔事、 渔弋、 渔泽、 渔矶、
3.
【杀】
(形声。从殳,杀声。古字作“杀”,甲骨文字形,在人(大)的下方做上一个被剁的记号,表示杀。殳(shū):兵器。从殳表示与杀有关。本义:杀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殺,戮也。 、 《墨子·三辩》-武王胜殷杀纣。 、 《吕氏春秋·仲秋》-杀气浸盛。 、 《考工记·冶氏》-为杀矢。 、 《谷梁传·昭公十三年》-杀其君,虔于乾溪。 、 《孟子·梁惠王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子罕杀宋君而夺政。 、 陶潜《桃花源记》-设酒杀鸡作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组词】
杀猪;杀鸡;杀戒、 杀坏、 杀落、 杀坯、 杀鸡扯脖、 杀人灭口
4.
【家】
词尾。
【组词】
成年家;整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