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5:10
应继份 是一个法律术语,主要用于继承法中。它指的是在遗产继承中,根据法律规定或遗嘱,继承人应当继承的遗产份额。这个词汇强调了继承权利的法定性和分配的公平性。
在法律专业领域,应继份 是一个核心概念,用于确定继承人在遗产分配中的具体份额。在文学作品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常见,但如果涉及到遗产纠纷或家族故事,它可能会被提及。在口语中,除非涉及法律事务,否则这个词汇不太可能被普通大众使用。
应继份 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法律制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现代法律体系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规范和定义。它的使用和解释在不同的法律体系中可能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保持一致。
在文化中,遗产继承往往与家族责任和传统观念紧密相关。应继份** 的概念体现了对家族成员权利的保护和对遗产公平分配的追求。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家族纠纷、法律争议和财产分配的复杂性。它可能引发对公平正义的思考,也可能唤起对家族关系和责任的深刻反思。
在处理家族遗产问题时,了解应继份 的概念对于确保每个人的权益得到公正对待至关重要。它帮助我们在面对遗产分配时,能够依据法律和道德原则做出合理决策。
在创作一个关于家族遗产纠纷的故事时,应继份 可以作为一个关键的法律概念,推动情节发展和角色冲突。
想象一个法庭场景,律师正在辩论关于应继份 的问题,这个词汇可能伴随着严肃的氛围和紧张的气氛。
在不同法律体系中,应继份 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美法系中,遗嘱的自由度更高,而在大陆法系中,法定继承的规定更为严格。
应继份 是一个重要的法律术语,它不仅涉及财产分配的公平性,还关系到家族关系和社会秩序。了解和应用这个概念,对于维护个人和家族的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专业词汇能够提升我们的法律素养和沟通能力。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继】
同本义(把断了的丝接续上)。
【引证】
《说文》-继,续也。 、 《易·象传》。注:“谓不绝也。”-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 、 《楚辞·离骚》-折琼枝以继佩。 、 宋·苏洵《六国论》-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 、 明·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先后相继。 、 清·刘开《问说》-学即继以问。
【组词】
继继、 继踪、 继踵、 继志
继承。
【引证】
柳宗元《封建论》-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继吾志事。 、 清·袁枚《祭妹文》-九族无可继。
【组词】
继世、 继轨、 继体、 继绪
3. 【份】 (形声。从人,分声。同“彬”。①(bīn)本义:文质兼备的样子 ②量词。用于计数或搭配成组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