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09: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09:09
“人份”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按照一个人的需求或标准来计算的数量或分量。在日常生活中,它通常用于描述食物、饮料或其他物品的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适当的一份。
“人份”一词源自汉语,其基本结构和意义在历史演变中保持相对稳定。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和用法。
在**文化中,“人份”体现了集体主义和公平分配的价值观。在家庭聚餐或公共活动中,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一份是基本的礼仪和尊重。
“人份”这个词给人一种温馨和公平的感觉。它让我联想到家庭聚餐时的温馨场景,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美味的食物。
在我小时候,家庭聚餐时,父母总是强调每个人都要有“人份”的食物,这不仅是对食物的尊重,也是对每个人的尊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人份”:
在月光下,我们分享着人份的爱,
每一颗心,都装满了温暖的光彩。
想象一个家庭围坐在餐桌旁,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份精心准备的食物,这种场景带来的视觉和听觉联想是温馨和和谐的。
在英语中,“人份”可以对应为“portion per person”或“serving”,在不同的文化中,这个概念都是用来确保公平分配和满足个人需求的。
“人份”这个词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实用和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分配,还体现了公平和共享的价值观。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人份”是非常重要的,它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理解文化背景。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份】 (形声。从人,分声。同“彬”。①(bīn)本义:文质兼备的样子 ②量词。用于计数或搭配成组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