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7:2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7:22:07
应聘:指个人或求职者向招聘单位提出申请,希望被录用为该单位的员工。这个词汇通常涉及准备简历、面试等求职活动。
应聘一词源于汉语,由“应”和“聘”两个字组成。在古代汉语中,“应”有回应、接受的意思,“聘”则指邀请或聘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聘逐渐成为描述求职过程的标准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应聘通常被视为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步骤。它不仅涉及个人能力的展示,还反映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评价标准。
应聘往往伴随着一定的紧张和期待。对于求职者来说,应聘是一个展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的机会,同时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和压力。
在大学毕业后,我经历了多次应聘过程,每一次都让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技能和经验。
在诗歌中,应聘可以被描绘为一个勇敢的冒险:
应聘的勇士,踏上征程, 简历为剑,面试为盾, 在职业的战场,勇往直前。
应聘可能让人联想到整洁的办公室、紧张的面试氛围,以及简历翻动的声音。
在英语中,“应聘”可以对应为“apply for a job”或“job application”。不同文化中,应聘的具体流程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
应聘是连接个人职业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桥梁。通过深入理解这一词汇,我更加意识到在求职过程中准备和表现的重要性。无论是在个人发展还是社会互动中,应聘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1.
【应】
应和,响应。
【引证】
《国语·晋语》-龟往离散以应我。 、 《战国策·齐策》-齐王不应。 、 《吕氏春秋·顺说》-宋王无以应。 、 《韩非子·喻老》-桓侯不应。 、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无以应。 、 《史记·陈涉世家》-佣者笑而应。 、 《史记·陈涉世家》-宜多应者。 、 、 汉·贾谊《过秦论》-云集响应。 、 《资治通鉴·唐纪》-应者近万人。 、 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金色而玉应。 、 《聊斋志异·促织》-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组词】
一呼百应;里应外合;应口、 应昂、 应嘴、 应响、 应机赴节、 应合、 应佛僧、 应令
受;接受。
【引证】
《南史·虞荔传》-迫切不得已,乃应命至都。
【组词】
应事、 应役、 应供、 应约
2.
【聘】
(形声。从耳,甹(pīng)声。探问消息要靠耳朵,故从“耳”。本义:访问,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聘,访也。 、 《尔雅》-聘,问也。 、 《诗·小雅·采薇》-靡使归聘。 、 《周礼·占梦》-季冬聘王梦。 、 《后汉书·冯衍传》-聘申叔于陈蔡兮。 、 《礼记·曲礼》-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 、 《周礼·大行人》-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
【组词】
聘弓、 聘贡、 聘享、 聘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