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19: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19:27
“两宋志传”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关于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两个时期)的传记或历史记载。这个词汇通常用于指代那些详细记录宋朝历史人物、**和时代特征的文献或作品。
在文学领域,“两宋志传”可能指代一系列详细描写宋朝历史的小说、传记或历史著作。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或文学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两宋志传”这个词汇的词源直接来源于对宋朝历史的记载需求。随着历史学的发展,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特指那些详细且系统的宋朝历史文献。
在文化中,宋朝是一个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时期,因此“两宋志传”不仅记录了政治和军事,还涵盖了文学、艺术和科技的发展,对于理解**古代文化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提到“两宋志传”,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宋词的优美、宋画的精致以及宋代文人的风雅。这个词汇可能会激发人们对那个时代的向往和对历史深度的探索欲望。
在个人学*历史的过程中,我曾阅读过一些《两宋志传》的摘录,这些内容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宋朝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
在创作一首关于历史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翻阅《两宋志传》,字里行间,皆是风雅与战火交织的岁月。”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学者在古朴的书房中,手持《两宋志传》,窗外是宋代风格的园林,远处传来古琴的悠扬。
在其他语言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两宋志传”的词汇,但类似的概念,如“历史传记”或“时代纪事”,在各种文化中都有相应的表达。
“两宋志传”这个词汇对于理解*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学术术语,也是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增强我的文化素养和表达的深度。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宋】
(会意。从宀(mián),从木。表示房屋周围有树木。本义:定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此义未见经传,名子者不以国,而鲁定公名宋,则必取其本义也。”-宋,居也。 、 《左传·宣公四年》-郑公子宋字子公。
周代诸侯国名。
【引证】
《三国演义》-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 《墨子·公输》-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3.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志,意也。 、 《国语·晋语》-志,德义之府也。 、 《孟子》-夫志,气之帅也。 、 《毛诗序》-在心为志。 、 《春秋·说题辞》-思虑为志。 、 《荀子·解蔽》-志者,臧也。 、 《鬼谷子·阴府》-志者,欲之使也。 、 《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 、 《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 、 《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后汉书·班超传》-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唐·韩愈《县斋有怀》-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
【组词】
志志诚诚、 志局、 志干、 志意、 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 志虑、 志抱、 志尚、 志况、 志好、 志略、 志局、 志介、 志高气扬
4.
【传】
驿站所备的车。
【引证】
《左传·成公五年》-晋侯以传召伯宗。 、 《韩非子·外储说右上》-周公旦从鲁闻之,发急传而问之。(急传:特快的驿车) 、 《韩非子·爱臣》-非传非遽(驿马),载奇皮革,罪死不赦。
驿站;驿舍。
【引证】
《战国策·齐策五》-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 、 《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组词】
传车、 传吏、 传马、 传乘、 传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