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22:58: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22:58:42
“倚马”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依靠在马身上,通常用来形容人在马旁边休息或等待的状态。在文学和口语中,它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某种依赖状态或等待时机的情况。
“倚马”一词源自古代汉语,最初是描述实际动作的词汇。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比喻意义,成为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在**传统文化中,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战争工具,因此“倚马”这个词汇也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和文化意义。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军事文化。
“倚马”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等待。它让我联想到古代的战士在战场上的片刻休息,或是行人在旅途中的暂时停留,带有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期待。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长途骑行中体验到“倚马”的感觉。在路边的树荫下,我依靠在自行车上,享受着短暂的休息,那一刻的宁静和放松让我印象深刻。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倚马”:
倚马听风,
长夜漫漫,
星辰为伴,
思绪飘远。
结合图片,我可以想象一个古代战士在黄昏时分倚马而立的场景,背景是连绵的山脉和落日的余晖。听觉上,可能伴随着风吹过草地的声音和远处鸟儿的鸣叫。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ean on a horse”,但这种表达在英语文学中并不常见,更多的是实际动作的描述。
“倚马”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比喻意义,它不仅描述了一个动作,还承载了历史和情感的联想。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表达,增加文本的深度和韵味。
1.
【倚】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倚,依也。 、 《易·说卦》-参天两地而倚数。 、 《史记·刺客列传》-倚柱而笑。 、 《韩非子·内储说下》-倚于郎门。 、 《韩非子·解老》-故曰:“祸兮福之所倚。 、 唐·柳宗元《三戒》-荡倚冲冒。 、 、 、 《聊斋志异·狼三则》-奔倚其下。
【组词】
倚望、 倚身、 倚门
2.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史前即为人类所驯化,用作驮畜、挽畜和乘骑;它和其他现存的马属和马科动物的区别是尾毛和鬃毛长,后腿飞节内下方有一块胼胝,还有一些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引证】
韩愈《马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组词】
马伯乐、 马首、 马牌子、 马曹、 马圈、 马祭、 马绊、 马褐、 马祸、 马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