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4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6:49
死心眼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一个人固执、不灵活,不愿意改变自己的观点或做法,即使面对明显的错误或不利情况。这个词汇通常带有贬义,暗示一个人缺乏变通能力和开放心态。
在不同的语境中,“死心眼儿”可以有不同的强度和含义:
“死心眼儿”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死心”和“眼儿”两个词组合而成。在汉语中,“死心”意味着彻底放弃希望,而“眼儿”在这里指的是人的思维方式或视角。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形容人的性格特点。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和谐与变通的重要性,因此“死心眼儿”这个词汇常常被用来批评那些不愿意适应社会变化或集体决策的人。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因为固执而错失机会或导致关系紧张的人。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同事,他非常死心眼儿,不愿意接受新的工作方法,最终导致项目延期。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固执如他,死心眼儿不改, 岁月流转,唯他不变。”
视觉上,我可以联想到一个闭着眼睛,双手交叉在胸前的人,表现出坚决不妥协的姿态。听觉上,可能是那种坚定不移的语气,重复着同样的话。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stubborn”或“inflexible”,它们在描述人的性格特点时与“死心眼儿”有相似的含义。
通过对“死心眼儿”这个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含义。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性格时非常有用,但也需要注意使用时的语境和语气,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或冲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更准确地传达我的想法和情感。
难道天下没有一样的风筝,单他有这个不成?二爷也太死心眼儿。
问到底本有两种,一是“耍奸心”,一是“~”。
1.
【死】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死,民之卒事也。 、 《列子·天瑞》-死者,人之终也。 、 《礼记·曲礼》-庶人曰死。 、 《礼记·檀弓》-沁人曰死。 、 《左传·哀公十六年》-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 、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 清·黄宗羲《柳敬亭传》-亡何国变,宁南死。
【组词】
死生、 死过、 死限、 死却、 死不残、 死去还魂、 死费尽残、 死数里算帐、 死耗、 死君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眼】
(形声。从目,艮(gèn)声。本义:眼珠)。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眼,目也。 、 《释名》-眼,限也。瞳子限限而出也。 、 《易·说卦》-巽为多白眼。 、 《庄子·盗跖》-比干剖心,子胥抉眼,忠之祸也。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