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10: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0:44
词汇“[甲乙问]”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或短语。因此,我将基于这个词汇的形式和可能的含义进行分析。
“[甲乙问]”字面意思可能是指由甲和乙两个人进行的问答或对话。这里的“甲”和“乙”通常用作代号,代表两个不同的个体或角色。
在文学作品中,“甲乙问”可能被用来描述两个角色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在需要区分角色但又不想具体命名时。在口语中,这个表达不太可能出现,因为人们通常会直接使用具体的名称或代词。
由于“[甲乙问]”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词源和演变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甲”和“乙”这两个常用代号组合而成,用于特定的文学或教学场景。
在某些教育或文学创作的背景下,使用“甲乙问”可能是为了保持对话的匿名性或普遍性,使得对话内容更加抽象和通用。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学术讨论或文学创作中的抽象对话,给人一种正式和有序的感觉。
在教学或写作中,我可能会使用“甲乙问”来设计角色对话,尤其是在需要保持角色匿名性的情况下。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甲乙问,星辰答,夜空下,秘密交换。”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个人在月光下对话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轻柔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对话的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会有类似的表达方式,使用代号来表示对话的双方,但具体表达会有所不同。
“[甲乙问]”作为一个词汇,虽然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但在特定的文学和教育场景中,它提供了一种简洁而有效的方式来描述对话。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和深度。
1.
【甲】
(象形。小篆字形,像草木生芽后所戴的种皮裂开的形象。本义:种籽萌芽后所戴的种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甲,东方之孟阳气萌动。从木,戴孚甲之象。 、 《六书故》-甲象草木戴种而出之形。 、 《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chè)。
【组词】
莩甲;甲坼
2.
【乙】
(象形。甲骨文字形。本义: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乙,草木冤曲而出也。象形。 、 《白虎通》-乙者,物蕃屈有节欲出。 、 陆机《文赋》。注:“抽也。”-思乙乙其若抽。 、 《史记·律书》-其於十母为甲乙。甲者,为万物剖符甲而出也;乙者,言万物生轧轧也。
【组词】
乙乙
3.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问,讯也。 、 《书·吕刑》-皇帝请问下民。 、 《周礼·大宗伯》-时聘曰问。 、 《仪礼·聘礼》-小聘曰问。 、 《论语》-问人于他邦。 、 《礼记·学记》-善问者如攻坚木。 、 《乐府诗集·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列子·汤问》-问其故。 、 《后汉书·列女传》-跪问其故。 、 《史记·孔子世家》-景公问政孔子。 、 《史记·滑稽列传》-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 、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 、 宋·欧阳修《归田录》-康肃问曰。 、 《左传·庄公八年》-公问不至。
【组词】
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 问信、 问官答花、 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 问岁、 问禁、 问遂、 问对、 问知、 问俗、 问卦、 问经、 问龟、 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