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7: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7:07
词汇“手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专业的词汇。根据字面意思,“手镘”可以理解为一种手工工具,用于涂抹或平整表面,类似于抹子或刮刀。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手镘”是一种手工工具,主要用于建筑行业,特别是在涂抹灰泥或水泥时,用于平整表面。它通常由金属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硬度,便于工人操作。
“手镘”的词源可能与古代建筑工具的名称有关,具体的历史演变需要查阅更详细的文献资料。随着现代建筑工具的发展,“手镘”的使用可能有所减少,但在某些传统或精细的工艺中仍然保留。
在**传统建筑文化中,手工工具的使用体现了工匠精神和技艺传承。“手镘”作为其中的一种工具,承载了一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价值。
提到“手镘”,可能会联想到勤劳的工匠、精细的工艺和传统建筑的美感。它带给人的情感反应可能是敬佩和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参观过古建筑修复现场或与建筑工人交流,可能会对“手镘”有更直观的认识和感受。
在诗歌中,可以将“手镘”比喻为时间的雕刻刀,描述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沉淀。
结合图片,可以看到工匠使用“手镘”的场景,感受到工具的质感和操作的精细。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灰泥涂抹时的沙沙声。
在不同文化中,类似的工具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使用方式,例如在西方建筑中可能称为“trowel”。
“手镘”作为一个专业工具词汇,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不常见,但在特定领域和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和学*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知识,增强对特定行业和文化的理解。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镘】
镘刀 一种扁平的或稍有曲线形状的带柄工具。即抹墙用的抹子。
【引证】
《说文》。按,铁者曰镘,木者曰槾,字亦作墁。-镘,铁杇也。从金,曼声或从木。 、 《尔雅·释宫》-镘谓之杇。 、 宋·晁冲之《伤心》-如何圬者持镘过,已向比邻问子孙。
铜钱;钱钞。
【引证】
关汉卿《救风尘》-这弟子敲镘儿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