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6:50: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50:55
手钏:手钏是一种戴在手腕上的装饰品,通常由金属、宝石、珠子或其他材料制成。它既可以作为个人装饰,也可以作为文化或**象征。
手钏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初可能指的是用细绳串起的贝壳或石头制成的简单装饰品。随着时间的推移,手钏的材料和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精致。
在许多文化中,手钏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例如,在印度文化中,手钏(Baju Bandh)是新娘婚礼装饰的一部分,象征着婚姻的承诺。在**文化中,手钏也常常作为礼物赠送,表达祝福和美好的愿望。
手钏往往让人联想到优雅、精致和女性魅力。它也可以唤起对传统和文化遗产的尊重和欣赏。
个人经历中,手钏可能是一次特殊场合的纪念品,如毕业典礼、婚礼或重要的生日。它也可能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承载着赠送者的情感和祝福。
在诗歌中,手钏可以被描绘为爱情的象征:
银光闪烁的手钏,
缠绕在你纤细的手腕,
如同我对你不变的誓言,
在时光的长河中永恒流转。
手钏的视觉联想可能包括精致的金属工艺、宝石的璀璨光芒以及佩戴时的优雅姿态。听觉联想可能包括手钏碰撞时发出的清脆声响。
在不同文化中,手钏的名称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英语中,手钏通常被称为“bracelet”,而在印度语中,新娘佩戴的手钏被称为“Baju Bandh”。
手钏作为一种装饰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手钏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传达情感、描述物品以及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钏】
臂镯的古称。俗称镯,镯子。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引证】
《通俗文》-环臂谓之钏。
【组词】
钏臂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