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21: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21:39
手锣是一种小型的打击乐器,通常由一个圆形的金属盘组成,边缘略微向上弯曲。演奏时,用手或小锤敲击锣面,发出清脆的声音。手锣在各种文化中都有使用,尤其在亚洲音乐中较为常见。
手锣的词源可能与“锣”这一词汇有关,锣是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起源于**,后来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和世界各地。手锣作为锣的一种小型变体,其名称可能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亚洲文化中,手锣常用于**仪式、节日庆典和婚礼等场合,象征着吉祥和喜庆。在西方,手锣则更多地被用作音乐表演中的乐器。
手锣的声音通常给人以清脆、明亮的感觉,能够唤起人们对喜庆场合的联想,如婚礼、节日等。同时,它也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寺庙或神秘的仪式。
在个人经历中,手锣可能出现在音乐会、戏剧表演或文化庆典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在一次亚洲文化节上,手锣的声音为表演增添了独特的东方韵味。
在诗歌中,手锣可以被用来形容某种声音或情感的突然爆发,如:
春风拂过,手锣轻响,
唤醒沉睡的花朵,
在晨曦中绽放。
手锣的视觉形象通常是圆形或略带弧度的金属盘,敲击时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可以通过观看演奏手锣的视频或听其声音来增强这种联想。
在不同文化中,手锣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使用方式。例如,在**,手锣可能被称为“小锣”,而在印度,类似的乐器可能被称为“塔布拉”(Tabla)中的一个小锣。
手锣作为一种乐器,不仅在音乐表演中扮演重要角色,也在文化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意义。通过对手锣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文化内涵,丰富语言表达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锣】
带卷边的青铜圆盘 ,通常用槌子击打就发出柔和而洪亮、能传得很远的声音。
【引证】
《广东军务记》-鸣锣聚众。
又。
【引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