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1:2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1:24:40
“两贤相厄”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两个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相互为难或相互制约。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两个同样优秀的人在某种情况下相互竞争或冲突,导致双方都难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在文学作品中,“两贤相厄”常用来描绘复杂的人际关系或政治斗争,如历史小说中两位同样有才能的官员在权力斗争中的相互制约。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朋友之间的竞争或同事之间的不和。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心理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分析团队中优秀成员之间的冲突如何影响整体表现。
同义词“两虎相斗”和“两雄相争”都强调了双方的力量和竞争的激烈性,而反义词“和衷共济”和“同心协力”则强调了合作和团结。
“两贤相厄”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人才竞争和政治斗争的观察和总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逐渐扩展到更广泛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与合作,因此“两贤相厄”这种情况往往被视为不理想的状态。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批评那些因为内部竞争而影响整体效率和团队合作的情况。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遗憾和无奈,因为它描绘了一种本可以合作共赢的局面却因为内部矛盾而变得复杂和困难。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曾遇到过两位同样有能力的同事因为项目领导权的问题而“两贤相厄”,最终导致项目进度受到影响。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两贤相厄,星辰失序,夜空黯淡无光。”
想象两位剑客在月光下对峙,剑光闪烁,这种场景可以很好地体现“两贤相厄”的视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wo captains in the same ship”,虽然不完全对应,但也表达了类似的困境。
“两贤相厄”这个成语深刻地揭示了人才竞争和内部矛盾对团队或组织的负面影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描述和分析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现象。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撒我虎皮,让君牛耳,谁道~哉。
楚汉相争时期,汉王刘邦手下大将季布的母弟丁公是项羽手下的大将。丁公为项羽攻打处于困窘中的刘邦,把刘邦围困在彭城西,短兵相接。刘邦急了,就与季布找到丁公,希望不要两贤相厄。于是丁公带兵退去,刘邦才得以解围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贤】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有德行;多才能。
【引证】
《说文》-贤,多才也。 、 《庄子·徐无鬼》-以财分人之谓贤。 、 《史记》-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 、 诸葛亮《出师表》-闲贤臣。
【组词】
贤声远达、 贤歌、 贤才、 时贤
3.
【相】
(会意。从目,从木。本义:察看;仔细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相,省视也。 、 《尔雅》-相,视也。 、 《书·盘庚上》-相时憸民。 、 《书·召诰》-惟太保先周公相宅。 、 《礼记·月令》-善相丘陵。 、 《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 《论衡·订鬼》-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不敢复相士。 、 、 《二刻拍案惊奇》-颠倒相来,到底只是一个盖儿。
【组词】
相尸、 相女配夫、 相脚头
4.
【厄】
(厂卩会意。“厂”象山崖,“卩”象人在崖洞下卷曲身子不得伸展。本义:困厄,遭遇困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戹,隘也。从户,乙声,字亦作厄。 、 《苍颉篇》-厄,困也。 、 《诗·谷风》笺-厄难,勤苦之事也。 、 《易·解注》-能济其厄涣。 、 司马迁《报任安书》-仲尼厄而作《春秋》。
【组词】
厄气、 厄难、 厄困、 厄苦、 厄急
为难;迫害。
【引证】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两贤岂相厄哉?
【组词】
厄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