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7:23
“两足尊”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两只脚的尊贵”。在传统文化中,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特别是指那些地位尊贵、受人尊敬的人。它强调的是人的地位和尊严,而不是字面上的“两只脚”。
在文学作品中,“两足尊”可能被用来形容君王、贵族或其他社会地位高的人物,强调他们的尊贵和威严。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正式或古风的场合,仍可能被提及。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文学研究中,这个词汇可能会被用来分析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尊卑观念。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强调地位和尊严方面有所不同,但都与“两足尊”有一定的关联。
“两足尊”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对尊贵人物的尊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但在某些文化和历史语境中仍被保留。
在**传统文化中,尊卑观念根深蒂固,“两足尊”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地位和尊严的重视。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两足尊”这个词汇给人一种庄重、尊贵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君王和贵族,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权威和尊严。
在我的生活中,我很少有机会使用“两足尊”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会遇到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古代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两足尊”:
在那古老的宫殿里,
两足尊的身影若隐若现,
他的话语如金石般坚硬,
他的目光如星辰般深远。
想象一幅画面:一位身着华服的君王,站在宫殿的高台上,俯视着他的臣民。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高大,给人一种“两足尊”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至尊”、“君王”等,它们都用来形容地位极高的人物,但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可能有所不同。
“两足尊”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尊卑观念和等级制度。在学和理解这个词汇时,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古代文化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这个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虽然不是核心词汇,但它丰富了我的词汇库,让我在阅读和理解古代文学作品时更加得心应手。
1.
【两】
(会意。从一,兩平分。兩亦声。本义:二十四铢为一两)。
同本义 16两为1斤。今市制折合国际单位制0。05千克,十钱一两,十两一斤。
【引证】
《说文》-两,二十四铢为一两。 、 《汉书·律历志上》-衡权…本起于黄钟之重。一龠容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两者,两黄钟律之重也。
2.
【足】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引证】
《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 、 《易·说卦》-震为足。 、 《大戴礼记》-足恭而口圣。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手足胼胝,面目黧。 、 《韩非子》-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 《荀子·劝学》-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 清·魏学洢《核舟记》-东坡现右足。 、 、
【组词】
足心、 足炉、 足不出户、 足衣、 足音跫然
3.
【尊】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双手捧着尊,从酉,从収(gǒng)。小篆从酋,从収。或作寸。本义:酒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字亦作罇。-尊,酒器也。 、 《周礼·大宗伯》。司农注:“献尊、象尊、著尊、壶尊、大尊、山尊。”-辩六尊之名物。 、 《礼记·明堂位》-尊用牺象山罍。 、 《仪礼·士冠礼》-侧尊。 、 《后汉书·张衡传》-形似酒尊。 、 、 、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尊还酹江月。
【组词】
携尊、 尊觯、 尊爵、 尊彝、 尊中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