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7:2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7:20:59
“叠石为山”字面意思是指将石头一层层堆叠起来,形成山的形状。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人工堆砌石头以模仿自然山景的艺术或工程活动。
在文学中,“叠石为山”可能用来比喻人的努力和创造力,如“他的一生就像叠石为山,一点一滴积累,最终成就非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具体的园林或景观设计活动。在专业领域,如园林设计或景观建筑,这个词汇则有更具体的应用,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造景技术。
“叠石为山”这个词汇源自**古代的园林艺术,特别是在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中,堆叠石头以模仿自然山水的做法非常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也被用于更广泛的语境中,不仅仅局限于园林艺术。
在文化中,叠石为山不仅是一种景观设计手法,也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和尊重。这种做法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宁静和敬畏。联想到了**古典园林中的精致和细腻,以及人类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再现。
在我的一次旅行中,我参观了一个著名的古典园林,其中就有许多叠石为山的景观,这些景观不仅美观,也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园林艺术的独特魅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叠石为山,水流其间,一叶扁舟,悠悠我心。”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到层层叠叠的石头,形成错落有致的山形,水声潺潺,鸟鸣啾啾,构成一幅和谐的自然画卷。
在西方园林设计中,也有类似的做法,但可能更注重几何形状和对称性,这与**的自然主义风格有所不同。
“叠石为山”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种具体的景观设计手法,也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在我个人的语言学*和表达中,它提醒我要注重细节和积累,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尊重。
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二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
1.
【叠】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曡,重也,积也。 、 《书·太元乐》。注:“积也。”-阳始出奥舒、曡。 、 《文选·左思·吴都赋》-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
【组词】
叠石为山;叠暴、 叠字、 叠雪
2.
【石】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 、 《诗·小雅·鹤鸣》-它山之石。 、 《释名》-山体曰石。 、 《易·豫》-介于石。 、 《易·说卦传》-艮为小石。 、 《周礼·典同》-原声石。 、 《吕氏春秋·精通》-慈石召铁或引之也。 、 《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组词】
石田、 石髓、 石头记、 石头城、 石子甬路、 石桥三港、 石灰布袋
3.
【为】
(爲字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下象形。古文象两母猴相对形)。
帮助;佑助。
【引证】
《诗·大雅·凫鷖》-福禄来为。
【组词】
为虎添
4.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