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23:14: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23:14:03
叠鼓:这个词汇字面上的意思是指鼓声重叠,即多个鼓同时或连续敲击,产生连续不断的鼓声。在文学和音乐中,它常常用来形容鼓声的密集和节奏的紧凑。
在文学中,“叠鼓”常用来形容战场上的鼓声,象征着战斗的激烈和紧张气氛。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任何密集或连续的声音,如交通噪音或人群的喧哗。在音乐领域,特别是传统音乐中,叠鼓指的是一种特定的鼓点技巧,用于增强节奏感和音乐的动感。
同义词:密集鼓声、连续鼓点、鼓声连绵 反义词:单鼓声、间断鼓点、鼓声稀疏
“叠鼓”一词源自古代军事用语,最初特指战场上用于指挥士兵行动的鼓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扩展到了音乐和其他领域,用来形容任何密集或连续的声音。
在传统文化中,鼓声常常与战争、庆典和仪式相关联。叠鼓在古代战争中是指挥士兵的重要信号,而在现代,它更多地出现在音乐表演和节日庆典中,象征着活力和团结。
叠鼓带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激动和紧张。它让人联想到战斗的激烈、音乐的动感或是节日的喜庆。这种连续不断的声音能够激发人们的情绪,增强现场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观看传统音乐表演时体验到叠鼓的魅力,那种密集的鼓声让人感到振奋和充满活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叠鼓”:
叠鼓声声震天际, 战鼓催人奋进时。 鼓点密集如雨落, 激荡心弦共此时。
想象一下,战场上士兵们随着叠鼓声前进,鼓声如同雷鸣,震撼人心。这种场景可以通过电影中的战斗场面或是音乐会上的鼓乐表演来实现。
在不同文化中,鼓声都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例如,非洲文化中的鼓乐与社区的联系紧密,而日本文化中的太鼓则与传统节日和仪式相关。尽管具体形式和用途不同,但鼓声的密集和连续性在各种文化中都有着相似的情感和象征意义。
通过对“叠鼓”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象征意义。无论是在文学、音乐还是日常生活中,叠鼓都代表着一种强烈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的语言库,提升我的表达能力。
1.
【叠】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曡,重也,积也。 、 《书·太元乐》。注:“积也。”-阳始出奥舒、曡。 、 《文选·左思·吴都赋》-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
【组词】
叠石为山;叠暴、 叠字、 叠雪
2.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pū),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鼓,郭也。春分之音。 、 《释名·释乐器》-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 、 《诗·邶风·击鼓》-击鼓其镗。 、 《汉书·律历志上》-皮曰鼓。 、 《楚辞·屈原·国殇》-抱玉枪兮击鸣鼓。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 、 《孟子·梁惠王上》-百姓阗王钟鼓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