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6:10: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6:10:08
词汇“叠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叠遘”进行分析:
“叠遘”的字面意思是重叠相遇或交错出现。其中,“叠”指的是重叠、叠加,“遘”则有相遇、交会的含义。因此,“叠遘”整体上描述的是事物之间重叠交错的状态或过程。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叠遘”常用来形容景物的重叠或的交错。例如,在描述山水画时,可以用“叠遘”来形容山峦的重叠交错。在叙述历史时,也可以用“叠遘”来形容**的错综复杂。
“叠遘”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使用频率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大大降低,更多地出现在古文或文学作品中。随着语言的发展,一些古雅的词汇逐渐被更为通俗易懂的词汇所替代。
在古代文化中,“叠遘”常被用来形容自然景观或历史**的复杂性,反映了古人对事物复杂性的认识和表达。在现代社会,这一词汇的使用场景较为有限,更多地出现在文学创作或学术研究中。
“叠遘”一词给人以复杂、深邃的联想,常与错综复杂的景象或**相关联,带有一种神秘和深邃的情感色彩。
在日常生活中,“叠遘”一词的使用并不常见,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学术讨论中,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
在诗歌创作中,可以这样使用:“山川叠遘,岁月如歌,历史的痕迹在风中轻轻诉说。”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山水画中,山峦重叠交错的景象;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一段旋律中,高低音符交错出现的效果。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叠遘”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组合其他词汇来实现,例如英语中的“interwoven”或“overlapping”。
“叠遘”是一个富有诗意和深度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仍然是理解和表达复杂事物的一种有力工具。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语言的表达层次和深度。
1.
【叠】
(会意。金文字形,象物体叠放在“俎”上。本义:重叠)。
同本义。
【引证】
《苍颉篇》-曡,重也,积也。 、 《书·太元乐》。注:“积也。”-阳始出奥舒、曡。 、 《文选·左思·吴都赋》-虽累叶百叠,而富强相继。
【组词】
叠石为山;叠暴、 叠字、 叠雪
2.
【遘】
(形声。从辵(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冓(gōu)声。本义:遇,遇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遘,遇也。 、 《书·金滕》-遘厉虐疾。 、 《楚辞·严忌哀时命》-夫何予生之不遘时! 、 清·方苞《狱中杂记》-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
【组词】
遘屯、 遘时、 遘难、 遘慝、 遘愍、 遘时、 遘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