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6:51: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6:51:01
“万年之后”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指的是一万年以后的时间点。它通常用来形容时间极其久远,超出了常规的时间概念,常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对未来的想象或对历史长河的感慨。
“万年之后”作为一个固定表达,其词源较为直接,由“万年”和“之后”两个词汇组合而成。在汉语中,“万年”自古以来就用来形容时间的久远,而“之后”则是一个常用的时间副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表达在文学和日常语言中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万年”常与长寿、永恒等概念联系在一起,如“万寿无疆”。因此,“万年之后”在文化上承载了对时间无限延续的想象和对未来的憧憬。
“万年之后”这个词汇给人以宏大、神秘和不可知的感觉。它让人联想到宇宙的浩瀚、历史的深远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引发人们对时间本质的思考。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在阅读科幻小说时遇到“万年之后”这个表达,它帮助我构建了对未来世界的想象,激发了我对科技发展的兴趣。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万年之后,星辰依旧,人类的故事在宇宙中回响。”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遥远星系的画面,配以悠扬的宇宙音乐,让人感受到“万年之后”的深远和宁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million years later”或“in the distant future”,它们在语境和情感上与“万年之后”相似,但具体的文化内涵和联想可能有所不同。
“万年之后”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是一个时间表达,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想象和对时间的感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苟身亡事,畜乱宿祸,孰视而不定,万年之后,传之老母弱子,将使不宁,不可谓仁。
俾~,庙号世宗,子孙百世不迁,顾不伟欤?
1. 【万】 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2.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秊,谷熟也。 、 《谷梁传·桓公三年》-五谷皆熟为有年也。 、 《谷梁传·宣公十六年》-五谷大熟为大有年。 、 《诗·周颂·丰年》-丰年多黍多秊。 、 《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有年。 、 《书·多士》-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后】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后,继君体也。 、 《书·舜典》-班瑞于群后。 、 《诗·周颂·时迈》-允王维后。 、 《礼记·内则》-后王命冢宰。 、 《国语·周语》-昔我先世后稷。 、 《左传·文公二年》-皇皇后帝。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夏后皋之墓也。
【组词】
后王、 后帝、 后夷、 后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