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0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08:01
拜把兄弟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通过一种仪式结成的兄弟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比普通朋友更为亲密,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血兄弟”或“兄弟情谊”。在**传统文化中,拜把兄弟是一种通过特定仪式(如交换信物、饮酒宣誓等)结成的非血缘兄弟关系,象征着深厚的友谊和忠诚。
“拜把兄弟”一词源于**古代的结义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描述深厚友谊的常用词汇。
在**传统文化中,拜把兄弟象征着忠诚和信任,是一种超越血缘的亲密关系。这种关系在社会动荡或需要团结对抗外敌时尤为重要,如《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
提到“拜把兄弟”,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忠诚、义气和深厚的友谊。这种情感反应在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中尤为明显,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可能会通过拜把兄弟的仪式来加强彼此的关系,尤其是在面临困难或需要共同奋斗时。这种关系往往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桃园结义情,拜把兄弟心。风雨同舟渡,生死不相离。”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两位英雄在桃园中举杯宣誓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古风音乐,如《英雄的黎明》,来增强拜把兄弟的情感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lood brother”或“fraterni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非血缘的深厚友谊和忠诚。
“拜把兄弟”这一词汇在*文化中承载了深厚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它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文化的精髓。
我们四人都是很好的~。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一个是我~,请王大老爷栽培。”
1.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
2.
【把】
柄。器物上便于用手拿的部分。
【引证】
《礼记·曲礼上》。注:“弣把中。”释文:“把,手执处也。”-左手承弣。 、 《文选·潘岳·射雉赋》-戾翳旋把。
【组词】
茶壶把儿;印把子
植物上支持着一个或多个叶片、花朵或果实的部分。
【引证】
《淮南子·缪称》-无把之枝。
【组词】
花把儿;梨把儿
3.
【兄】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兄,长也。 、 《尔雅》-男子先生为兄。 、 《诗·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
【组词】
乃兄、 令兄、 愚兄、 家兄
4.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 、 《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