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24: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24:14
“义兄弟”一词在中文里指的是没有血缘关系,但因某种特殊关系(如结拜、共同经历等)而形成的兄弟关系。这种关系通常基于深厚的友情或共同的信仰、目标,有时也包含忠诚和互助的承诺。
“义兄弟”一词源于古代的结拜*俗,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扩展,不仅仅局限于结拜,也包括了因共同经历或深厚友情而形成的兄弟关系。
在**传统文化中,义兄弟关系被赋予了很高的道德和情感价值,强调忠诚、信任和互助。这种关系在许多历史故事和文学作品中都有体现,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
“义兄弟”一词常常让人联想到忠诚、信任和深厚的友情。它激发了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让人想到在困难时刻有人可以依靠。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见证过两位朋友因共同经历而结为义兄弟,他们的关系非常紧密,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相互支持。
在诗歌中,可以将“义兄弟”融入描述深厚友情的诗句中:
风雨同舟共患难, 义兄弟情深似海。 岁月流转情不改, 携手同行共未来。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blood brother”或“sworn brother”,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强调了非血缘的深厚关系。
“义兄弟”一词在中文中承载了深厚的文化和情感意义,它不仅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情感纽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深厚关系。
1.
【义】
(会意。从我,从羊。“我”是兵器,又表仪仗;“羊”表祭牲。本义:正义;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同本义。
【引证】
《墨子·公输》-义固不杀人。 、 、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 诸葛亮《出师表》-引喻失义。 、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度义而后动。 、 宋·苏洵《六国论》-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义,坚持正义。)
【组词】
丈义、 义断恩绝、 义不容辞
2.
【兄】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兄,长也。 、 《尔雅》-男子先生为兄。 、 《诗·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
【组词】
乃兄、 令兄、 愚兄、 家兄
3.
【弟】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弟,韦束之次第也。 、 《吕氏春秋·原乱》-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