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4: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4:47
词汇“[人等]”在中文中的基本定义是指“人”这个类别,通常用于列举时表示包括人在内的一系列事物。例如,在“书籍、文具、人等”中,“人等”表示除了书籍和文具之外,还包括人这一类。
“人等”一词源自古代汉语,用于列举时表示包括人在内的一系列事物。随着语言的发展,其使用逐渐固定在列举的语境中。
在**文化中,“人等”常用于正式或官方的语境,如政府文件、公告等,用以表示包括人在内的全面性。
“人等”给人一种正式和全面的感觉,可能让人联想到官方或正式的场合。
在组织活动时,我常用“人等”来快速列举所需准备的物品,如“我们需要准备饮料、食物、人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过,花儿、草儿、人等,都在这温暖的季节里苏醒。”
想象一个繁忙的市场,人们、货物、声音交织在一起,“人等”这个词让人联想到这种热闹的场景。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nd so on”或“etc.”,但这些表达不特指人,而是用于任何类型的列举。
“人等”是一个实用的词汇,尤其在需要快速列举包括人在内的多种事物时。它在正式语境中尤为常见,且给人一种全面和正式的感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类词汇有助于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等】
(会意。从竹,寺声。寺官曹之等平也,寺者,简册杂积之地,寺亦声。本义:整齐的简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等,齐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