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8: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8:40
词汇“拜盟”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较为古老或特定领域的词汇。根据我的知识库,这个词汇可能与“结盟”或“建立盟约”有关,但确切的定义和用法需要进一步的考证。以下是对该词汇的分析:
“拜盟”字面意思可能是指通过正式的仪式或行为来建立盟约或联盟。在古代,这可能涉及到**或政治上的结盟,通过特定的仪式来表达双方的承诺和信任。
由于“拜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文学、口语或专业领域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历史记载中,可能会找到关于国家或部落之间通过“拜盟”来建立联盟的描述。
“拜”字在古代汉语中常有“拜见”、“拜祭”的意思,而“盟”则指盟约或联盟。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可能源自古代的盟誓仪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逐渐减少,可能只在特定的历史文献中出现。
在古代社会,拜盟可能是一种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手段,用于巩固国家或部落之间的关系。这种仪式可能包含**元素,强调神灵的见证和保护。
由于“拜盟”是一个较为正式和古老的词汇,它可能给人一种庄重和神圣的感觉。在现代语境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因此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
由于“拜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具体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拜盟”用于描述古代或幻想故事中的结盟场景,增添一种历史或神秘的氛围。
由于“拜盟”可能与古代仪式有关,可以联想到古代服饰、神庙、祭祀音乐等视觉和听觉元素。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存在类似的词汇来描述结盟或盟约的行为,但由于“拜盟”不是一个常用词汇,跨文化比较可能不太适用。
“拜盟”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语言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社会中结盟和盟约的重要性。对于语言学*者来说,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加对语言历史和文化的理解。
1.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丅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丅”(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引证】
《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拜手,稽手。 、 《礼记·郊特性》-拜,服也。 、 《荀子·大略》-平衡曰拜。 、 宋·王傥《唐语林·雅量》-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拜送书于庭。
2.
【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shà)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 、 《三苍》-盟,歃血誓也。 、 《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 、 《周礼·诅祝》。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掌盟诅。 、 《礼记·曲礼》-约信曰誓,涖牲曰盟。 、 《左传·昭公十三年》-再会而盟。 、 《诗·小雅·巧言》-君子屡盟。 、 《史记·陈涉世家》-为坛而盟。 、 《左传·僖公三十年》-秦伯说,与郑人盟。 、 《左传·僖公四年》-屈完及诸侯盟。
【组词】
盟主、 盟坛、 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