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6: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6:48
词汇“人籍”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它的定义和使用相对模糊。根据字面意思,“人籍”可以理解为与个人身份、国籍或户籍相关的记录或状态。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分析:
“人籍”字面意思是指个人的身份记录或国籍状态。它可以指个人的户籍、国籍或任何形式的官方身份记录。
由于“人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行政管理中,可能会使用到这个词来指代个人的官方身份记录。
“人籍”这个词可能是由“人”和“籍”两个字组合而成,其中“人”指个人,“籍”指记录或登记。这个词可能在特定的法律或行政文本中出现,但在日常语言中不常见。
在**,户籍制度(户口)是一个重要的社会管理制度,与个人的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紧密相关。因此,“人籍”这个词可能与户籍制度有关,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常见。
由于“人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强烈的情感反应或联想。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与个人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很少遇到与“人籍”相关的经历或故事。这个词更多出现在法律或行政文件中。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人籍”作为一个象征性的词汇,代表个人的身份和归属感。
由于“人籍”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可能不会引起特定的视觉或听觉联想。
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与“人籍”相对应的词汇可能包括“nationality”(国籍)、“citizenship”(公民身份)等。
“人籍”这个词在汉语中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的使用主要局限于特定的法律或行政语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扩展词汇量,但在实际交流中可能并不常用。
1.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 、 《礼记·礼运》-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 、 《列子·黄帝》-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 、 清·洪亮吉《治平篇》-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
【组词】
人王、 人满、 人寰、 人欲、 人人言、 人色、 人头号令、 人淘里
2.
【籍】
(形声。从竹,耤(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籍,簿书也。 、 《周礼·大司马》-乃以九畿之籍。 、 《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掌邦国宾客之体籍。 、 《左传·成公二年》-非礼也勿籍。 、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 明·顾炎武《复庵记》-宫观之籍。
【组词】
籍口、 籍戎、 籍地、 削籍、 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