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32: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32:11
燃眉之急 的字面意思是火烧到了眉毛,比喻情况非常紧急,必须立即采取行动。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事情紧迫到了极点,就像火烧眉毛一样,必须马上解决。
在文学作品中,燃眉之急 常用来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如在描述战争、灾难或个人危机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形容日常生活中的紧急情况,如工作截止日期临近、家庭突发**等。在专业领域,如医学、金融或工程中,这个词汇可以用来描述需要立即处理的紧急问题。
同义词:火烧眉毛、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反义词:无关紧要、不急之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紧迫感的程度,而反义词则完全相反,表示事情不紧急或不重要。
燃眉之急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五年》中,原文是“燃眉之急,不可缓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使用,并成为描述紧急情况的常用表达。
在文化中,燃眉之急 强调了紧急情况下的行动必要性,反映了人对于时间管理和问题解决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也常被用来提醒人们面对问题时要迅速反应。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紧迫和焦虑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需要立即行动的场景,如火灾、医疗急救等,这些场景都要求人们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我遇到了燃眉之急的情况。当时我正在准备一个重要的项目报告,突然电脑崩溃,所有的数据都丢失了。我必须立即找到解决方案,最终在同事的帮助下,我们紧急恢复了数据并按时提交了报告。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燃眉之急,火光映照夜空,
心跳如鼓,时间在倒数。
每一秒,都是生命的赌注,
在这紧迫中,我们寻找出路。
视觉上,燃眉之急 让我联想到火焰燃烧的画面,听觉上则是紧急警报声或心跳加速的声音。这些联想都增强了紧迫感和危机感。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或 "urgent situati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类似的紧迫感。
燃眉之急 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非常重要,它帮助我理解和描述紧急情况,并在实际生活中迅速做出反应。通过深入学这个词汇,我更加意识到语言在传达紧迫感和行动必要性方面的作用。
元祐初,温公入相,诸贤并进用,革新法之病民者,如救眉燃,青苗、助役其尤也。
此在目前,实救~。
东汉末年,曹操想一统天下,接连打败刘表、刘琦,将刘备赶出新野,迫近东吴。孙权心里慌张,派鲁肃请诸葛亮到东吴商议联合抗曹。张昭看不起诸葛亮,说他根本没本事辅佐刘备,弄得现今的燃眉之急。诸葛亮舌战群儒取得胜利
1.
【燃】
(形声。从火,然声。“然”有表意作用。本作“然”。“燃”是后起字。本义:燃烧)。
同本义。
【引证】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组词】
燃藜图、 燃灰、 燃灼、 燃顶
2.
【眉】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目上毛形。本义:眉毛)。
眼上方的弓或嵴,亦指生长在这条嵴上的眉毛。
【引证】
《说文》-眉,目上毛也。 、 《诗·卫风·硕人》-螓首蛾眉。 、 元稹《遗悲怀》-报答平生未展眉。
【组词】
眉心、 眉间广尺、 眉泉、 眉寸、 眉下添眉、 眉弓、 眉尖、 眉柳、 眉脚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