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1:5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1:51:03
“燃犀温峤”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南朝宋刘敬叔的《异苑》。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点燃犀牛角,通过其光芒照见水底的怪物。基本含义是指洞察事物本质,看透隐秘或复杂的情况。
在文学作品中,“燃犀温峤”常用来形容人物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理解力,能够看透事物的真相。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管理学等,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
“燃犀温峤”源自古代的一个传说,据说犀牛角点燃后能照见水底的怪物。这个成语在古代文献中出现,后来逐渐被用来比喻人的洞察力。
在**文化中,犀牛角被认为具有神秘的力量,能够驱邪避害。因此,“燃犀温峤”这个成语也承载了人们对智慧和洞察力的崇尚。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神秘而深刻的感觉,联想到的是智慧的光芒和深邃的思考。它激发人们对知识和理解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在讨论复杂问题时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人具有深刻的见解和分析能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写:“燃犀温峤照心间,洞察世事如观火。”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河边,手中拿着点燃的犀牛角,光芒照亮了水底的秘密。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神秘而深沉的旋律,来增强这种洞察力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透视事物的本质”(peering into the essence of things),虽然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表达的含义相似。
“燃犀温峤”这个成语不仅是一个语言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象征,代表了人们对智慧和洞察力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深度和魅力。
你莫不是~江心里走,你莫不是鼓瑟湘灵水面上游。
1.
【燃】
(形声。从火,然声。“然”有表意作用。本作“然”。“燃”是后起字。本义:燃烧)。
同本义。
【引证】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组词】
燃藜图、 燃灰、 燃灼、 燃顶
2.
【犀】
犀牛。
【引证】
《说文》-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顶,似豕,从牛,尾声。 、 《尔雅》郭注-犀,似水牛,猪头,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顶上,一额上,一鼻上,鼻上者即食角也。小而不椭,好食棘,亦有一角者。 、 《国语·越语》。注:’今徼外所送,有山犀、有水犀。水犀之皮有珠甲,山犀则无。”-水犀之甲。 、 《汉书·平帝纪》-黄支国献犀牛。 、 《周书·王会篇》。按,犀角搅汤解诸毒药。-正南以文献为献。 、 《墨子·公输》-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
【组词】
犀牛望月、 犀分
犀牛皮。
【引证】
张逸少《北征凯旋诗》-犀衣颁七校,骏骑给千屯。
【组词】
犀帖、 犀革
3. 【温】 (形声。从水,昷声。本义:水名)。 古水名。
4.
【峤】
本指高而尖的山。泛指高山或山岭。
【引证】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出为碧峤。 、 《西游记》-鼻准高隆如峤耸。
【组词】
峤角、 峤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