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2:0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2:05:14
“不急之务”字面意思指的是那些不紧急的事务或任务。基本含义是指那些不需要立即处理或优先考虑的事情,通常与紧急或重要的事务相对。
“不急之务”这个词汇在中文中的使用历史悠久,其结构和意义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显著的演变。它由“不急”和“之务”两个部分组成,前者表示“不紧急”,后者表示“事务”。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轻重缓急”的区分,因此“不急之务”这个概念在社会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反映了人对于事务处理的优先级和时间管理的重视。
“不急之务”给人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轻松或忽视,因为它暗示了这些事务可以被推迟或不那么重要。然而,长期忽视这些“不急之务”可能会导致问题积累,从而带来压力和焦虑。
在个人生活中,我经常遇到需要区分“不急之务”和“紧急事务”的情况。例如,在准备考试时,我会优先复*重要和紧急的章节,而将一些不太重要的章节作为“不急之务”处理。
在诗歌中,可以将“不急之务”融入到描述悠闲生活的场景中:
晨光洒满书桌,
我翻阅着不急之务,
字里行间,
是岁月的悠长。
视觉上,“不急之务”可能让人联想到一个安静的书房,书架上排列着未读的书籍。听觉上,可能是轻柔的古典音乐,伴随着翻书的沙沙声。
在英语中,“不急之务”可以对应为“non-urgent tasks”或“trivial matters”。在不同文化中,对于事务的紧急性和重要性的认知可能有所不同,但这个概念在时间管理和优先级设置中是普遍存在的。
“不急之务”这个词汇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提醒我区分事务的优先级,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它不仅是一个实用的概念,也是理解和管理日常生活的重要工具。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更加意识到在忙碌的生活中,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的重要性。
诚能绝无益之欲,以奉德义之涂,弃不急之务,以修功业之基,其于名行,岂不善哉。
长吏迫于崔科,视学舍为~。
三国时期,吴国太子孙和自幼聪敏过人,爱好文学,善于骑射,深受孙权的喜爱。当时一些官僚热衷下围棋,常因谈论下棋而耽误公事,孙和对他们说:“下棋只是消遣娱乐而矣,人应该杜绝那些无益的欲望,舍去那些不急之务。”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急】
(形声。小篆字形,从心,及声。本义:狭窄)。
紧,紧缩。
【引证】
《三国志·吕布传》-遂生缚布,布曰:“缚太急,小缓之。
【组词】
急亲戚、 急持、 急窄、 急装、 急绷绷形容把东西拉得很紧
3.
【之】
(会意。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之,出也。象艸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 《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如语焉而未之然。
4.
【务】
(形声。从力,務(wù)声。从力,表示要致力于某事。本义:致力,从事)。
同本义。
【引证】
《吕氏春秋·察今》-非务相反也。 、 《战国策·秦策一》-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 汉·贾谊《过秦论》-务耕织。
【组词】
务能、 务精、 务穑、 务法、 务本、 务外、 务纯、 务本、 务于东
1. 【不急】 不切需要; 不急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