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4:14: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4:14:06
打浑插科(dǎ hùn chā kē)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打浑水,插科打诨”,用来形容在混乱或不严肃的场合中插科打诨,开玩笑,制造轻松气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描述在正式或严肃的场合中,有人故意说些轻松幽默的话来缓解紧张气氛或打破僵局。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绘角色性格的幽默或机智,或者用来描述故事情节中的轻松时刻。在口语交流中,人们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自己或他人在聚会或会议中的轻松发言。在专业领域,如戏剧或表演艺术,这个成语可能用来指导演员如何在剧本中加入幽默元素。
同义词:插科打诨、开玩笑、逗乐、幽默、调侃 反义词:严肃、认真、正经、庄重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模糊,但可以推测它来源于古代戏剧或民间表演中,演员通过插科打诨来吸引观众注意和增加表演的趣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中,用以描述在任何场合中通过幽默来调节气氛的行为。
在**文化中,幽默和机智被视为重要的社交技能。打浑插科的行为在许多社交场合中被接受甚至鼓励,因为它有助于建立人际关系和缓解紧张情绪。
这个成语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轻松和愉快。它让我联想到在紧张或严肃的场合中,有人通过幽默来打破僵局,带来欢笑和放松的气氛。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工作汇报会上看到一位同事通过打浑插科的方式,成功地缓解了紧张的气氛,让整个会议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这个成语:
在严肃的会议厅,
他以打浑插科的智慧,
点亮了沉闷的空气,
如春风拂过冬日的枯枝。
想象在一个严肃的会议中,突然有人开始讲笑话,整个房间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人们的脸上露出笑容,这种场景可以带来愉快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ightening the mood”或“breaking the ice”,虽然不完全等同,但都表达了通过幽默来改善气氛的意图。
打浑插科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非常有用的表达,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社交技巧,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对幽默和机智的重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在不同社交场合中调节气氛,增进人际交流。
小丑丁秀容打诨插科,令人绝倒。
在聊天室里形形色色的人~地聊着网话。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诨】
(形声。从言,军声。本义:开玩笑的话) 同本义
【组词】
诨话、 诨语、 诨官、 诨耍
3.
【插】
(形声。从手,臿(chā)声。本义:刺入、挤放进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插,刺内也。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沉吟放拨插弦中。 、 《广州军务记》-是日城内遍插白旗。
【组词】
插花筵席、 插标、 插管
4.
【科】
(会意。从禾,从斗。“斗”的意思是“量”。合起来指衡量、分别谷子的等级品类。本义:品类,等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科,程也。 、 《论语·八佾》-为力不同科。 、 《论衡·幸偶》-与此同科。 、 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巧曹》-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组词】
科品、 科荣、 科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