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2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29:12
打赤膊 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指不穿上衣,裸露上半身。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人在炎热的天气或进行体力劳动时,为了凉快或方便而脱去上衣的状态。
“打赤膊”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打”(做某事)和“赤膊”(裸露的上身)组成。在古代汉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更为文雅或含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变得更加口语化和直接。
在**文化中,“打赤膊”常常与劳动人民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朴实、勤劳和坚韧。在一些地区,这个词汇也可能带有一定的地域特色。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炎热的夏日、辛勤的劳动者和自然的生活状态。它可能带有一种朴素、真实和自然的情感反应。
在炎热的夏天,我常常看到建筑工人打赤膊在烈日下工作,他们的身影让我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真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炎炎夏日,打赤膊的农夫,汗水如雨,浇灌着希望的田野。”
想象一幅画面:烈日下,一位打赤膊的工人,汗水顺着肌肉线条流淌,背景是繁忙的工地声音,这种视觉和听觉的结合,让人感受到劳动的力量和生活的节奏。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are-chested”或“shirtless”,虽然在表达上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相似的意思。
“打赤膊”这个词汇虽然简单,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反映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在学*语言和表达时,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和情感。
1.
【打】
量词,指十二个
【组词】
一打火柴、 一打鸡蛋、 一打铅笔
2.
【赤】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赤,南方色也。 、 《书·洪范·五行传》-赤者,火色也。 、 《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其色赤。 、 《书·顾命》。郑注:“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赤刀。 、 《齐民要术·种椒》-色赤椒好。 、 《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困于赤绂。 、 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的泥土)-日上,正赤如丹。
3. 【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