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2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27:54
“猛虎出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猛虎离开山林,比喻强者开始行动或展现其力量。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组织在某个领域突然展现出强大的能力或影响力。
在文学作品中,“猛虎出山”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或强大势力的崛起,如武侠小说中描述一个隐居多年的高手重新出山。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个领域突然表现出色,或者某个公司突然开始***扩张。在专业领域,如商业或体育,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个团队或个人在竞争中突然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
同义词:
反义词:
“猛虎出山”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民间故事和文学作品,其中猛虎象征着力量和威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用以形容强者的崛起或行动。
在文化中,虎被视为勇猛和力量的象征。因此,“猛虎出山”这个成语在社会中常被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展现出强大能力的人或组织。
这个成语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联想,想象一只猛虎从山林中跃出,充满了力量和威严。这种联想可以激发人们的敬畏和期待,同时也象征着变革和突破。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自己在某个领域突然取得突破,或者看到他人在某个领域展现出惊人的能力。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猛虎出山,风起云涌,英雄崛起,天下震动。”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猛虎从山林中跃出的画面,充满了力量和动感。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激昂的音乐,如交响乐或鼓点强烈的音乐,来增强这种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a lion coming out of its den”,虽然意思相近,但文化和象征意义有所不同。
“猛虎出山”这个成语在*文化中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它不仅形容强者的崛起,也象征着变革和突破。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
花腔鼓擂如雷震,御林军展动;罪纣王摧残渐渐,众门人猛虎出山。
毁公路老百姓暴风卷土,歼敌人八路军~。
1.
【猛】
(形声。从犬,孟声。本义:健壮的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猛,健犬也。 、 《孟子》-驱猛兽。 、 张衡《西京赋》。注:“怒也。”-猛虞趪趪。
【组词】
大猛
凶恶可怕。
【引证】
《韩诗外传》-公之狗甚猛。 、 《礼记·乐记》-粗厉猛起。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苛政猛于虎。 、 宋·苏轼《石钟山记》-如猛兽奇鬼。
【组词】
猛利、 猛戾、 猛急、 猛暴
2. 【虎】 [方言] 虎不拉:比喜鹊稍大的一种鸟,性猛善鸣。
3.
【出】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 、 《礼记·月令·季春》-句者毕出,萌者尽达。 、 《易·说卦》-万物出乎震。
4.
【山】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山,土有石而高。 、 《国语·周语》-山,土之聚也。 、 《左传·昭公四年》-山人取之。 、 《礼记·明堂位》-夏后代山。 、 《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 《诗·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 、 《荀子·赋》-生于山阜,处于室堂。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组词】
山霭、 山灵、 山阿、 山岩、 山隈、 山啜、 山落、 山孤钉、 山头、 山长、 山主、 山观、 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