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0:37: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0:37:55
“大发慈悲”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非常慷慨地表现出慈悲心肠。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人非常仁慈,愿意帮助他人,尤其是在他人处于困境时伸出援手。
“大发慈悲”这个成语源自文化,强调慈悲为怀,帮助众生脱离苦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语境,不仅仅局限于**领域。
在文化中,慈悲和仁爱被视为高尚的品德。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仁”和中的“慈悲”,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慈悲心肠被认为是一种美德。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那些在困难时刻伸出援手的人,激发人们对善良和仁爱的向往。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一位老师在学生犯错时大发慈悲,给予改正的机会,这让我深刻体会到慈悲的力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闪烁,愿你大发慈悲,照亮我前行的路。”
视觉上,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温暖的阳光或慈祥的面容。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柔和的音乐或安慰的话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w great mercy”或“be very compassionat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慈悲和仁爱的情感是相似的。
“大发慈悲”这个成语不仅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仁爱精神,也是人类共通的情感需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传递更多的情感和人文关怀。
伏望母亲大人,大发慈悲,优容苦志。
他说三天之内,照着祖爷爷的吩咐送过来。请祖爷爷~,代他们打点打点!(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二回)
1.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2.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3.
【慈】
(形声。从心,兹声。本义:慈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慈,爱也。 、 《庄子·盗跖》-尧不慈舜不孝。 、 《韩非子·内储说上》-夫慈者不忍,而惠者好与也。 、 《周礼·大司徒》。注:“爱幼少也。”-一曰慈幼。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服注:“上爱下曰慈。”-慈和遍服曰顺。 、 《礼记·内则》。注:“慈母知其嗜欲者也。”-其次为慈母。 、 《管子·形势解》-慈者,父母之高行也。 、 《贾子道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 、 《颜氏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组词】
慈幼、 慈亲、 慈泪
4.
【悲】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悲,痛也。 、 《广雅》-悲,伤也。 、 《诗·小雅·鼓钟》-忧心且悲。 、 《诗·召南·草虫》-我心伤悲。 、 《素问·宣明五气篇》-并于肺则悲。 、 《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至于悲谷。 、 晋·干宝《搜神记》-何哭之甚悲也。 、 《乐府诗集·长歌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组词】
悲怆、 悲怨、 悲惋、 悲吟、 悲忧、 悲郁、 悲涕、 悲哭、 悲怒、 悲疚、 悲戚、 悲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