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30 22:24: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22:24:00
拖布 是一种用于清洁地面的工具,通常由布条或纤维材料制成,固定在一根长杆上。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擦拭地面来去除污渍和灰尘。
拖布一词源自汉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的清洁工具可能只是简单的布条绑在木棍上。随着技术的发展,拖布的材质和设计都有了很大的改进。
在许多文化中,拖布是家庭清洁的象征,与家庭主妇或家政工人的形象紧密相关。它也反映了社会对清洁和卫生的重视。
拖布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洁、整洁和有序的环境,也可能让人想到家务劳动的辛苦。
在日常生活中,拖布是每个家庭必备的清洁工具之一。我记得小时候,家里的大人总是用拖布来保持地板的干净。
在诗歌中,拖布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比如代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与伟大:
拖布轻轻拂过地板, 带走尘埃,留下光亮。 平凡的工具,不平凡的使命, 在每个清晨,默默奉献。
拖布的使用通常伴随着水的声音和布料摩擦地面的沙沙声,这些声音让人联想到清洁和宁静的环境。
在不同语言中,拖布的对应词汇可能有所不同,但其功能和用途基本相似。例如,英语中的“mop”就是拖布的对应词汇。
拖布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虽然在语言学习中可能不是重点,但它体现了语言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了解拖布的多种用法和象征意义,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语言的实际应用和文化内涵。
1.
【拖】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拕,引也。 、 《淮南子·齐俗》-纵体拖发。 、 《淮南子·人间世》-拖其衣被。 、 《汉书·南越传》-拖舟而入水。
【组词】
拖上州拔下县、 拖罟、 拖钩、 拖刀计、 拖扯
2.
【布】
(形声。从巾,父声。本义:麻布)。
同本义(古时无棉布)。
【引证】
《易·说卦》-坤为布。 、 《诗·卫风·氓》-抱布贸丝。 、 《孟子》-女有余布。 、 左思《吴都赋》-果布辐凑而常然。 、 《仪礼·既夕礼记》-商祝免袒,执功布入。 、 《孟子·滕文公》-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组词】
布衣、 布槽、 布褐、 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