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9:50: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9:50:22
拖带 这个词在汉语中通常有两个主要含义:
“拖带”一词源于古汉语,其字面意思即为拖拉或牵引。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词逐渐扩展到比喻用法,用来描述连带的影响或效果。
在某些文化中,“拖带”可能与负重或负担的意象相关联,如在描述个人历史或社会问题时。
“拖带”这个词可能引起一种沉重或缓慢的感觉,因为它通常与需要额外努力或时间的情况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拖带”可以用于描述搬家时拖拉家具,或在旅行中拖带行李。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岁月如河流,拖带着记忆的沙粒,缓缓流过心田。”
在英语中,“拖带”可以对应为“drag”或“haul”,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如“dragging a heavy suitcase”或“hauling cargo”。
“拖带”是一个多功能的词汇,既可以描述具体的物理动作,也可以用于比喻表达。了解其不同用法和语境有助于更准确和丰富地使用这个词汇。
1.
【拖】
(形声。本作“拕”,左形,右声。本义:曳引)。
同本义。
【引证】
《广雅》-拕,引也。 、 《淮南子·齐俗》-纵体拖发。 、 《淮南子·人间世》-拖其衣被。 、 《汉书·南越传》-拖舟而入水。
【组词】
拖上州拔下县、 拖罟、 拖钩、 拖刀计、 拖扯
2.
【带】
(象形。小篆字形,上面表示束在腰间的一根带子和用带的两端打成的结。下面象垂下的须子,有装饰作用。本义:大带,束衣的腰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带,绅也。上象系佩之形。佩必有巾,从重巾。 、 《仪礼·士虞礼记》-不说带。 、 《诗·卫风·有狐》-之子无带。 、 《左传·桓公二年》-带裳幅舄。 、 《世说新语·文学》-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 《墨子·公输》-子墨子解带围城。
【组词】
带冕、 带围、 带钩、 带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