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5:28
屈枉 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或冤屈。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因为某种原因而遭受了不应有的指责、惩罚或误解。
“屈枉”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屈”指的是弯曲或压抑,“枉”则指不正或错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描述不公正的待遇。
在**传统文化中,“屈枉”常常与正义和道德联系在一起,强调社会应当为每个人提供公正的待遇。在社会正义的讨论中,这个词经常被提及。
“屈枉”这个词往往带有一种悲情和无奈的情感,让人联想到无辜者受苦的画面,引发同情和正义感的共鸣。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朋友因为误会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我可能会用“屈枉”这个词来表达我的同情和支持。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他的影子孤独而长,屈枉如夜风中的叹息,无声却沉重。”
想象一个被误解的人独自站在月光下,背景音乐是缓慢而悲伤的小提琴曲,这样的场景和音乐能够很好地传达“屈枉”的情感。
在英语中,“屈枉”可以对应为“injustice”或“wronged”,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指向不公正的待遇。
“屈枉”这个词在我对语言的理解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帮助我更好地表达对不公正待遇的看法,也让我在阅读和创作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描绘相关的情感和场景。通过学*和使用这个词,我更加意识到语言的力量和它在传达情感和思想中的重要性。
1.
【屈】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引证】
《广韵》-屈,拗曲。 、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 《易·系辞》-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 马中锡《中山狼传》-猬缩蠖屈。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不可屈伸。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安能屈豪杰。 、 清·方苞《狱中杂记》-屈膝叩首。 、 清·张廷玉《明史》-不当屈。
【组词】
屈指询算、 屈律、 屈卮、 屈申、 诎屈、 屈伸、 屈屈、 屈蠖
2.
【枉】
(形声。从木,王声。本义:弯曲;不正)。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枉,邪曲也。 、 《荀子·王霸》-是犹立直木而求其景之枉也。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枉道速祸。 、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枉用三尺。
【组词】
枉法营私、 枉矢、 枉径、 枉策、 枉路、 枉渚、 枉木、 枉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