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1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11:48
旅大租地条约:这是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词汇,指的是18年清朝政府与俄罗斯帝国签订的一项条约,正式名称为《中俄旅顺大连租地条约》。根据该条约,俄罗斯获得了在东北的旅顺口和大连湾的租借权,租期为25年。
在历史学和国际关系学中,“旅大租地条约”是一个专业术语,用于描述这一特定的国际**。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作为背景信息出现,用以描绘当时的政治局势或人物命运。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除非在讨论相关历史话题时。
同义词:中俄租借条约、旅顺大连租地协定 反义词:无,因为这个词汇描述的是一个特定历史**,没有直接的反义词。
“旅大租地条约”这个词汇来源于中文,其中的“旅大”指的是旅顺和大连,这两个地名在条约签订时就已经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在历史学界和相关研究领域中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这一历史**的标准术语。
在,这个条约通常被视为国家主权受损的象征,反映了清朝末期的软弱和外部势力的侵略。它在近代史教育中占有重要位置,用以教育公民关于国家独立和主权的重要性。
对于**人来说,“旅大租地条约”可能引发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民族的屈辱和对外抗争的必要性。
在我的历史学*中,我曾深入研究过“旅大租地条约”,这让我对清朝末期的外交政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条约也让我意识到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平衡和地缘政治的重要性。
在创作一首关于近代**历史的诗歌时,我可以这样使用: “旅大租地,海风悲鸣, 沙俄铁蹄,踏碎梦醒。 百年沧桑,泪痕未干, 民族复兴,志在必行。”
想象一幅描绘旅顺口和大连湾的古老地图,或者一段描述当时外交谈判的纪录片,这些都能增强对“旅大租地条约”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俄罗斯,这个条约可能被视为其帝国扩张的一部分,而在其他国家,它可能被看作是19世纪末国际政治格局复杂性的一个例证。
“旅大租地条约”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词汇,它不仅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地缘政治,也承载了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把握历史**的复杂性和多维性。
1.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
2.
【大】
“大夫”、“大王”。
世代。 同: 代
【引证】
《敦煌变文集·李陵变文》-陵家历大为军将,世世从军为国征。
3.
【租】
(形声。从禾,且(jū)声。从禾,与谷物有关。本义:田赋,征收的农产品,又指按田地征收的捐税)。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租,田赋也。 、 《广雅》-租,税也。 、 《急就篇》-敛财曰赋,敛谷曰税,田税曰租。 、 《管子·国蓄》-租籍者,所以强求也。 、 《汉书·文帝纪》-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 、 唐·杜甫《兵车行》-县官急索租。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当其租入。
【组词】
租更、 租委、 租刍、 租输、 租限
4.
【地】
(形声。从土,也声。本义:大地)。
同本义,与“天”相对。
【引证】
《春秋·元命苞》-立字士力于一者为地。 、 《尔雅·释地》-土乙力为地。 、 《管子·形势解》-地生养万物。
【组词】
落地;天地;地角、 地宫、 地府、 地脉、 地遁
5.
【条】
(形声。从木,攸(yōu)声。本义:小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条,小枝 也。 、 《尔雅》-桑柳丑条。 、 《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 陶潜《联句》-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 、 吴均《与朱元思书》-疏条交映。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柳条将舒。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养其旁条。
【组词】
条枚、 条枝、 条柯、 条修叶贯、 条叶、 条蔓、 条干
6. 【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