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3:53: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3:53:01
“弃秽”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弃”意味着放弃、抛弃,“秽”通常指污秽、不洁或不良的事物。因此,“弃秽”字面意思是指抛弃污秽或不良的事物,引申为清除不良*惯或恶劣环境,追求纯洁和改善。
在文学作品中,“弃秽”常用于描述人物决心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或环境,如“他决心弃秽从良,开始了新的生活。”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用于鼓励他人放弃不良*惯,例如:“你应该弃秽自新,不要再沉迷于那些不良嗜好了。”在专业领域,如环境保护,“弃秽”可能指清除污染,恢复生态平衡。
同义词中,“净化”更侧重于环境的清洁,“革新”强调的是全面的改变,“改过”和“自新”则更多用于个人行为的改变。反义词则反映了保持不良状态或继续恶化的概念。
“弃秽”一词源自古代汉语,其中“弃”字早在《诗经》中就有出现,而“秽”字则在《左传》等古籍中被广泛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弃秽”逐渐被用来描述个人或社会的净化和改善过程。
在**传统文化中,“弃秽”常与道德修养和自我提升联系在一起。在社会层面,这个词也常用于呼吁社会正义和环境保护,强调清除社会不良现象和污染。
“弃秽”这个词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感觉,它鼓励人们摆脱负面影响,追求更好的自己和生活。它激发人们对于改变和进步的渴望。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目睹朋友通过决心弃秽,成功戒除了不良*惯,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弃秽”:
晨曦初照,弃秽迎新,
心随清风,步履轻盈。
旧日尘埃,随风散去,
明日光辉,照我前行。
想象一幅画面:一个人站在清澈的溪流旁,手中抛洒着过去的污秽物品,背景是初升的太阳和清新的自然风光。这样的画面和轻快的音乐可以很好地传达“弃秽”的积极意义。
在英语中,“弃秽”可以对应为“renounce filth”或“abandon vic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意义相似,都是指放弃不良或不洁的事物。
通过对“弃秽”的深入学*,我更加理解了它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和深层含义。这个词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具有丰富的内涵,也在文化和个人成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提醒我,无论在哪个阶段,都有机会和必要去清除生活中的不良因素,追求更加纯净和美好的生活。
1.
【弃】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弃,捐也。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天之弃商也久矣。 、 王粲《七哀》-抛子弃草间。 、 苏洵《六国论》-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敌弃炮仓皇遁。 、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子孙弃者。 、 清·周容《芋老人传》-弃其妇。 、 《广东军务记》-弃甲投戈。 、
2.
【秽】
(形声。从禾,岁声。本义:荒废;长满野草)。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秽,芜也。从草,岁声。字亦作秽。 、 《荀子·王霸》-涂薉则塞。 、 《荀子·大略》-国之薉孽也。 、 《考工记·总目》注-粤地涂泥多草薉。 、 《文选·班固·西都》-并稻潜秽。 、 《荀子·富国》-民贫,则田瘠以秽。
【组词】
秽草、 秽荒、 秽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