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45: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45:30
“不约而同”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没有事先约定,但大家的行动或想法却一致。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事先沟通的情况下,做出了相同的选择或表现出了相同的行为。
“不约而同”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不约而同,不谋而合。”其词源反映了古代人们对默契和一致性的认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仍然被广泛使用。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和谐,因此“不约而同”这个词汇体现了人们对默契和一致性的重视。在社会交往中,这种无言的默契被视为一种美德。
这个词汇给人以和谐、默契的正面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团队合作、心灵相通的美好场景,有助于增强人际关系的和谐。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遇到过与朋友不约而同地选择相同餐厅用餐的经历,这种默契让人感到温馨和愉悦。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春风拂面,花儿不约而同地绽放,仿佛在诉说着共同的秘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同时做出相同的动作,如同时抬头望向天空。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和谐的旋律,如同心协力的乐章。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有“happen to coincide”或“coincidentally agree”,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都传达了没有事先约定却达成一致的意思。
“不约而同”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它不仅描述了一种现象,也体现了人们对和谐与默契的追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提升沟通的深度和广度。
应对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中军元帅栾书,~,亦至朝门,正遇胥童引兵到来。
1.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2. 【约】
3.
【而】
才能。
【引证】
《墨子·尚同下》-然计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唯而以尚同一义为政故也。 、 《管子·枢言》。微而,犹无能。而、能古字通用-戒之戒之,微而异之。 、 《管子·小匡》-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 、 《商君书·慎法》-不待我而有成事者也。
4. 【同】 ——见“胡同”hútò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