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29: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29:46
旅宦(lǚ huà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在外地做官或从事公务。这个词汇通常用来描述古代官员因职务需要而离开家乡,到外地任职的情况。
旅宦在文学作品中常用来描绘官员的漂泊生涯和对家乡的思念,如在古诗中可以找到这样的表达。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或文学研究的专业领域中,它是一个重要的术语。
同义词:宦游(huàn yóu),指官员在外地任职或游历。 反义词:家居(jiā jū),指在家居住,与旅宦形成对比。
旅宦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旅”字原指旅行或在外,“宦”字则指官员或公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有所下降。
在**古代社会,官员常常需要离开家乡到外地任职,这种生活方式在文化上形成了独特的旅宦文化,包括对家乡的思念、对官场的适应以及对个人身份的认同等。
旅宦这个词汇常常带有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稳定生活的向往。它让人联想到古代官员的孤独和漂泊,以及他们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在个人经历中,旅宦可能与那些因工作需要而频繁搬迁的人有关,他们体验着与古代官员类似的情感和挑战。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旅宦来表达对远方的向往和对家乡的眷恋,如:“旅宦他乡梦,归心似箭飞。”
旅宦可以联想到古代官员的画像,或是描绘官员离乡背井的古风音乐,这些都能增强对这个词汇的感性理解。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包括“exile”(流放)或“emigrate”(移民),但这些词汇的含义与旅宦有所不同,主要是因为它们不特指官员的职务迁移。
旅宦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不多,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官员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深度。
1.
【旅】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众人站在旗下。旗,指军旗;人,指士兵。小篆字形,表示旌旗;从“从”,表示众人,即士兵。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
军队编制单位。上古一般以五百人为旅,齐制二千人为旅。现代指师以下的单位,基本上由司令部和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团或大队组成的战术和行政单位。
【引证】
《说文》-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 庾信《哀江南赋序》-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 、 《孙子·谋攻》-全旅为上。
2.
【宦】
(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家庭房屋有关。从臣。“臣”本奴隶。合起来的意思是家室奴仆。本义:做奴隶主或帝王的奴仆)。
同本义。
【引证】
《国语·越语》。注:“为臣隶也。”-与范蠡人宦于吴。
【组词】
宦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