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2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29:33
“履霜”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踩在霜上,通常用来比喻事情的征兆或迹象。在古代文学中,它常用来形容事物的初现端倪,或者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变化。
在文学语境中,“履霜”常出现在诗词中,用以表达对季节变化的感慨或对未来**的预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专业领域,如气象学或农业,可能会用来描述季节的早期迹象。
同义词中,“征兆”和“迹象”更侧重于事情的初步表现,而“预兆”则带有一定的预示性。反义词则与“履霜”所表达的初期迹象相对,指的是事情的最终结果。
“履霜”一词源自**古代的诗词,特别是在《诗经》中有所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比喻各种事物的初期迹象,成为汉语中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
在文化中,“履霜”常常与自然界的循环和变化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理解。它也体现了人对事物发展过程的深刻认识,即从细微的迹象中预见未来的变化。
“履霜”这个词汇给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预感,它让人联想到秋天的凉意和冬天的寒冷,同时也预示着生命的循环和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履霜”来形容某个项目的初期迹象,或者在讨论气候变化时提到季节的早期变化。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履霜之晨,露珠凝结,静待冬日的序曲。”
视觉上,“履霜”让人想到清晨的霜花覆盖在草地上,一片银白。听觉上,可能是清晨的寂静,只有偶尔的鸟鸣打破这份宁静。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first signs of frost”,虽然意思相近,但“履霜”更多了一份文化和诗意的内涵。
“履霜”这个词汇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现象的词语,更是一个富含哲理和文化内涵的表达。它让我意识到细微的变化往往预示着更大的转变,这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霜】
(形声。从雨,相声。本义:在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时,近地面空气中水汽的白色结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霜,露所凝也。士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 、 《汉书·董仲舒传》-霜者,天之所以杀也。 、 《易·坤》-履霜坚冰至。 、 《诗·秦风·蒹葭》-白露为霜。 、 宋·范仲淹《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组词】
霜雪、 霜瓦、 霜旦、 霜甲、 霜衣、 霜妃、 霜序、 霜信、 霜砧、 霜草、 霜气、 霜鸟、 霜雪、 霜雾、 霜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