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34: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34:17
履险蹈难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踏着危险,踩着困难”。基本含义是指面对困难和危险,勇敢地前进,不畏艰险。这个成语强调了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履险蹈难 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履险蹈难,君子之行也。”在历史演变中,这个成语一直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困难时的勇敢行为。
在文化中,履险蹈难 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勇”和“义”,强调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坚持正义和道德。这种精神在的历史和文学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这个成语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勇敢、坚定和不懈努力的形象。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坚韧不拔的态度。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经在一次团队项目中遇到重重困难,但我们团队成员都履险蹈难,最终成功完成了项目。这个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我们履险蹈难,
不畏前方的黑暗,
只为心中的光明。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背景音乐可以是激励人心的进行曲,增强视觉和听觉的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 "brave the storm" 或 "face the challenge head-on",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精神是相似的。
履险蹈难 这个成语在我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丰富了我的词汇量,还提醒我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勇敢和坚定。通过深入学和分析,我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更能灵活运用在不同的语境中。
周易之象,至于履险蹈难,必曰涉川。
1.
【履】
(会意。小篆字,从尸,即人;从彳(chì),表示与行走有关。履在战国以前一般只作动词用。一般用“屦”称鞋子。用“鞋”是唐以后的事了。本义:践踏)。
同本义。
【引证】
《易·坤》-履霜,履虎尾。 、 《诗·魏风·葛屦》-可以履霜。 、 《礼记·玉藻》-履蒯席。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地履其黄。 、 《庄子·养生主》-足之所履。
【组词】
履危、 履亩、 履虎尾、 履迹、 履霜、 涉水如履平地;履冰、 履冰狐、 履坦、 履虚、 履薄行走
2.
【险】
(形声。从阜,佥(qiàn)声。从“阜”,与地势有关。本义:地势高低悬殊,难以通过)。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险,阻难也。 、 《礼记·少仪》-军旅思险。 、 《列子·汤问》-毕力平险。 、 《左传·成公二年》-苟有险,余必下推车。 、 《易·坎》-地险,山川丘陵也。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险以远。 、
【组词】
险瘠、 险易、 险戏
3.
【蹈】
(形声。从足,舀(yǎo)声。本义:踩,踏)。
同本义(往往有冒险的意味)。
【引证】
《说文》-蹈,践也。 、 《广雅》-蹈,履也。 、 《孟子》-足之蹈之。 、 《淮南子·原道》。注:“蹑也。”-蹈腾昆仑。 、 《庄子·达生》-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 、 《资治通鉴》-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蹈死不顾。
【组词】
蹈火、 蹈藉、 蹈跃、 蹈冰
4.
【难】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引证】
《孙子·谋攻》-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 、 《资治通鉴》-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 、 诸葛亮《出师表》-危难之间。 、 《国语·晋语》-以免于难。 、 《资治通鉴》-芟夷大难。 、 清·梁启超《谭嗣同传》-故及于难。
【组词】
排难解纷;苦难、 逃难、 落难、 蒙难、 罹难、 避难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引证】
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组词】
发难、 首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