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4:36: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6:04
“戆直”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人性格直率、单纯,有时带有一点愚笨或不够圆滑的意味。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直来直去,不够灵活”。
在文学作品中,“戆直”常用来形容那些心地善良但行为不够机智的人物,如《水浒传》中的李逵。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用来形容某人做事不够聪明或不够圆滑。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人的性格特征时。
“戆直”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至今仍在使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情感色彩。
在中国文化中,“戆直”有时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强调真诚和善良的价值观中。然而,在现代社会,过于戆直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够成熟或不够适应社会的表现。
“戆直”这个词给我的情感反应是复杂
1.
【戆】
愚蠢(侧重于迂直、不知变通)。
【引证】
《说文》-戆,愚也。从心,赣声。 、 《荀子·大略》-悍戆好斗。 、 《荀子·儒效》-狂惑戆陋之人。 、 《史记·高祖本纪》》-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 、 《史记·汲郑列传》-甚矣,汲黯之戆也。
【组词】
戆冥、 戆士、 戆大、 戆陋、 戆昧、 戆钝
憨厚而刚直。
【引证】
杜牧《商山富水驿》-益戆由来未觉贤,终须南去吊湘川。 、 元·佚名《千里独行》-信着俺小叔莽戆多英勇。
【组词】
戆士、 戆介、 戆拙
2.
【直】
(会意。小篆字形,从L(yǐn),从十,从目。徐锴:“L,隐也,今十目所见是直也。”本义:不弯曲,与“枉”、“曲”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直,正见也。 、 《荀子·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 《左传·襄公七年》-正直为正,正曲为直。 、 《书》-木曰曲直。 、 《易·说卦》-巽为绳直。 、 《礼记·月令》-先定准直。 、 吴均《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 、 宋·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