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13: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13:42
词汇“戈伐”在中文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它似乎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因此,我将基于假设和可能的含义来进行分析。
假设“戈伐”是一个组合词,其中“戈”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兵器,类似于长矛或戟,而“伐”通常有砍伐、攻击或征讨的意思。结合起来,“戈伐”可能指的是用戈这种兵器进行的攻击或征讨。
由于“戈伐”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是由古代兵器“戈”和动词“伐”组合而成,用以描述古代战争中的攻击行为。
在古代**,戈是一种重要的兵器,广泛用于战争。因此,“戈伐”可能与古代战争文化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活动和战争观念。
提到“戈伐”,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勇士的英勇。这种词汇可能带有一种历史的沉重感和对古代英雄的敬仰。
由于“戈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个人生活中可能很少有机会直接使用它。但在讨论历史或军事话题时,可能会提及。
在创作一首关于古代战争的诗歌时,可以使用“戈伐”来增强历史氛围:
古道西风瘦马,
戈伐声声入耳。
英雄血染战袍,
千秋功名尘土。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类似的兵器和战斗行为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
尽管“戈伐”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反映了古代战争文化的一部分。在学*和理解这类词汇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和文化背景,丰富语言表达的层次。
1.
【戈】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种长柄兵器形。本义:一种兵器)。
中国古代的主要兵器。
【引证】
《说文》。按,戈者,柲也,长六尺六寸,其刃横出,可勾可击,与矛专刺、殳专击者不同,亦与戟之兼刺与勾者异。-戈,平头戟也。从弋、一,横之象形。 、 《书·顾命》-执戈上刃。 、 《书·牧誓》-称尔戈。 、 《考工记·冶氏》-戈广二寸。 、 《楚辞·屈原·国殇》-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2.
【伐】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伐,击也。 、 《广雅》-伐,杀也。 、 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
【组词】
伐祭、 伐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