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4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41:40
猴皮筋儿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指橡皮筋,尤其是那种细小、弹性好的橡皮筋。它通常用于捆绑物品或作为玩具,如弹弓的弹力来源。
在口语中,“猴皮筋儿”常用来形容某物具有弹性或灵活性,也可能用来比喻人的行为灵活多变。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象征某种束缚或自由。在专业领域,如物理学或材料科学中,可能会用更精确的术语来描述其物理特性。
“猴皮筋儿”一词可能源于对橡皮筋弹性的形象比喻,类似于猴子灵活的动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日常口语中广泛使用,成为描述橡皮筋的常用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橡皮筋常与童年记忆联系在一起,如用橡皮筋跳绳或制作简单的玩具。它象征着简单、快乐和创造力。
提到“猴皮筋儿”,我联想到童年的无忧无虑和简单的快乐。它让我想起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的时光,充满了欢笑和创意。
在我小时候,我们经常用猴皮筋儿制作各种小玩具,如弹弓和橡皮筋枪。这些简单的玩具带给我们很多乐趣,也锻炼了我们的动手能力。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猴皮筋儿,弹跳着童年的欢笑, 在指尖轻轻一拉,释放无尽的快乐。”
想象一下,一个小孩子在阳光下用猴皮筋儿制作弹弓,橡皮筋弹跳的声音和孩子们的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温馨的画面。
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可能是“rubber band”或“elastic band”。不同文化中,橡皮筋的使用和象征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其弹性和灵活性。
“猴皮筋儿”这个词汇不仅描述了一个简单的物品,还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意义。它提醒我们珍惜简单的快乐和创造力,是语言中一个有趣且富有表现力的词汇。
1.
【猴】
像猴子一样攀援纠缠。
【引证】
《红楼梦》-宝玉听话,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
2.
【皮】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 、 《广雅》-皮,剥也。 、 《战国策·韩策》-皮面抉眼。 、 《释名》-皮瓠以为蓄。
【组词】
皮面
3.
【筋】
(会意。从肉,从力,从竹。因为竹多筋,故从“竹”。本义:附着在骨上的韧带)。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筋,肉之力也。 、 《素问·五藏生成论》-诸筋者,皆属于节。 、 《考工记·弓人》-强者在内而摩其筋。 、 《孟子·告子下》-劳其筋骨。 、 《荀子·劝学》-筋骨之强。 、 清·方苞《狱中杂记》-先折筋骨。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
【组词】
筋皮、 筋厮锁、 筋血、 筋条、 筋马
4.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儿,孺子也。 、 《老子》第九章-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 《史记·循吏列传》-老人儿啼。 、 《苍颉篇》-男曰儿,女曰婴。 、 《列子·汤问》-见两小儿辩斗。
【组词】
儿女子、 儿剧、 儿话、 儿撬、 儿拜、 儿啼、 儿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