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2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26:50
牵缆(qiān lǎ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牵引或拉动的缆绳。在实际应用中,它通常指的是用于固定、牵引或移动大型物体(如船只、起重机等)的粗大绳索或钢缆。
“牵缆”一词由“牵”和“缆”两个字组成。“牵”字古汉语中意为牵引,而“缆”字原指系船的大绳。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两个字结合形成了描述牵引工具的词汇。
在海洋文化中,“牵缆”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关系到船只的安全和操作。在港口城市,这个词汇可能更为常见,与当地的经济和生活方式紧密相关。
“牵缆”可能让人联想到海洋、冒险和力量。它代表了人类与自然力量的斗争和合作,以及在艰难环境中保持稳定和控制的能力。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曾参观过港口或建筑工地,可能会直接观察到牵缆的使用,感受到其重要性和实用性。
在诗歌中,可以将“牵缆”比喻为人生中的指引力量:
生命如舟,牵缆是梦, 在波涛中寻找方向。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mooring line”或“towline”,它们在航海领域中用于描述类似的概念。
“牵缆”是一个具有特定专业背景的词汇,但在更广泛的语境中,它可以被赋予更多的象征意义。了解和使用这个词汇,不仅增加了语言的丰富性,也加深了对特定文化和技术领域的理解。
1.
【牵】
(形声。从牛,“冖”象牵牛的绳,玄声。本义:牵牛)。
同本义。引申为牵拉。
【引证】
《说文》-牵,引前也。 、 《广雅》-牵,引也。 、 《周礼·宰夫》。司农注:“牲牢可牵而行者。”-飱牵。 、 《周礼·牛人》。注:“牵傍,在辕外輓牛也。人御之,居其前曰牵,居其傍曰傍。”-与其牵傍。 、 《易·夬》-牵牛悔亡。 、 《孟子·梁惠王上》-牵牛而过堂下者。 、 唐·杜甫《兵车行》-牵衣顿足拦道哭。 、 白居易《卖炭翁》-回车叱牛牵向北。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攀草牵棘。
【组词】
牵笼、 牵红、 牵扭、 牵役、 牵拖、 牵拉
2.
【缆】
(形声。从糸(mì),表示与线丝有关,览声。本义:系船用的粗绳)。
同本义。
【引证】
杜甫《舟中》-结缆排鱼网。
【组词】
新船砍缆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