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1: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1:36
“献纳函”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向某人或某机构提交的正式书信,通常用于表达敬意、请求、建议或贡献。在古代,献纳函可能用于向**或高级官员呈递重要文件或贡品。
“献纳”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意为奉献、呈递。随着时间的推移,“献纳函”逐渐成为一种特定的文书形式,用于正式的、尊敬的交流。
在**古代,献纳函是臣子与君主之间沟通的重要方式,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献纳函”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尊重。
在现代社会,虽然不常用,但在某些正式场合,如向政府机构提交建议或申请时,仍可能使用类似的正式书信格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笔下生花献纳函,字字珠玑诉衷肠。”
想象一位古代文官,手持献纳函,缓缓走向宫殿,背景音乐可能是古筝的悠扬旋律。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正式书信可能是“petition”或“memorial”,用于向政府或权威人士提出请求或建议。
“献纳函”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词汇,虽然在现代使用频率不高,但它体现了古代社会的礼仪和等级制度。了解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
1.
【献】
(会意。从犬,鬳(yàn)声。“犬”代表进献之物。本义:献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之。 、 《礼记·曲礼》。按,礼凡荐腥谓之献。-犬曰羹献。 、 《周礼·大司马》-献禽以祭祖。 、 《诗·豳风·七月》-献羔祭韭。 、 《仪礼·聘礼》-荐晡醢,三献。(三献:陈祭品三次献酒。)
【组词】
献尸、 献帛、 献爵、 献台
2.
【纳】
(形声。从糸(mì),内声。本义:丝被水浸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纳,丝湿纳纳也。 、 刘向《九叹·逢纷》-衣纳纳而掩露。
【组词】
纳纳
3.
【函】
(象形。今隶误作函。本义:舌)。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圅,舌也。 、 《国语·楚语》。注:“入也。”按,如舌之在口中也。-若合而函吾中。 、 《通俗文》-口上曰臄,口下曰圅。 、 《广雅·释亲》-噱,圅舌也。